政府就發展清拆行動,提出多項加強安置和補償措施。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日後就政府發展清拆行動,不論項目規模,均會制訂劃一及加強的特惠補償和安置方案。
安置方面,當局將引入免經濟狀況審查的安置安排,為於1982年已登記寮屋居住,並在緊接政府進行清拆前登記之前,連續於登記寮屋居住滿最少7年的合資格住戶,提供免經濟狀況審查的出租及資助出售單位,單位由房協發展及管理。
該局表示,房協粉嶺百和路和洪水橋專用安置屋邨預計於2023至2024年落成,在這些專用安置屋邨落成前的過渡期內,會由房協及房委會的空置出租公屋,提供過渡安排,涉及200至300個單位。當有關專用安置屋邨落成後,住戶可選擇調遷至該屋邨。
當局亦調高津貼上限及放寬計算方式,就居於10方米或以上的合資格建築物住戶,以目前基準津貼率計算,並視乎建築物面積及住戶連續居住年期的長短,新界區的核准特惠津貼金額,將由目前最低約4.8萬元至最高60萬元,上調至最低約6萬至最高120萬元。
黃偉綸稱,若在未來15至20年,推展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及新界北等發展項目,估計涉及8000戶;若新的特惠津貼建議獲立法會支持,預算費用將由3億多元升至5億多元。至於今次的建議是否要為新發展區清拆行動「拆牆鬆縛」,他回應說,只屬其中考慮,而並非唯一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