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步邁入各行各業,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浪潮。從幫助諾貝爾獎得主科學家開發新藥物,到保護企業免受郵件詐騙的侵害,AI的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AI的觸角無所不在。
目前,AI代理(Agents)成為AI圈的新寵,佔了12%的應用比例。這些「聰明貨」不僅能處理複雜、多步驟的任務,還大膽進軍4000億美元的軟件市場,甚至威脅到10萬億美元的美國服務業。平台如Clay和Forge的崛起,彷彿預示着「代理即王道」。然而,想像中的「全能助手」是否真能擊敗人類的靈活與創造力?還是只是另一個「AI泡沫」?時間將給出答案。
垂直化AI應用
生成式AI從最初的「萬能鑰匙」逐步轉向高度專業化,各垂直產業的AI投入顯著增加:
一、醫療保健:AI在病歷記錄、編碼、收入管理等環節無孔不入。
二、法律:處理大量非結構化數據,自動化法律流程。
三、金融服務:涵蓋會計、金融研究、合規監控等。
四、媒體與娛樂:AI工具讓創作者的靈感源源不斷,但也可能讓「真人秀」變成「AI秀」?!
單一模型時代結束,今年企業普遍採用「三種以上」基礎模型的多模型策略。閉源模型仍主導市場,OpenAI的市佔率從50%滑落至34%,Anthropic卻逆襲至24%。看來,即使在AI世界裏,獨角獸也需面對新「猛獸」的挑戰。
雖然基礎模型依舊是AI投資的重頭戲,企業更關注數據支撐與集成,力求建構可靠的複合AI架構。RAG(檢索增強生成)的採用率從31%飆升至51%,而微調則依舊低迷,僅有9%。AI代理的亮相無疑為AI系統增色不少,但能否真正提升生產力,還是有待觀察。
值得留意的是,Chegg和Stack Overflow的隕落可能只是開始,傳統IT外包與自動化巨頭如Cognizant、UiPath或將首當其衝。即使是Salesforce和Autodesk這些「洋蔥頭」可能也難逃一劫,「後來者居上」不只是口號那麼簡單。
具體案例來看,諾貝爾獎得主David Baker利用AI生成新藥,協助救命藥物研發。Continental、Michelin、Nestlé透過AI,以及擴增實境提升工廠效率,減少操作錯誤。製造業終於迎來了「智能工廠」的新時代。CodeSignal加速辨識工程人才,Abnormal Security攔截精密的郵件威脅,企業安全與人才甄選終於邁入自動化時代。此外,Typeface讓品牌廣告產量翻倍,生產時間減半。
生成式AI的浪潮席捲而來,企業在自主性、價值與垂直應用上邁出堅實步伐。新創企業憑藉創新抓住市場機會,傳統巨頭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AI依然漫長的路在前方,AI代理、市場顛覆與人才荒將持續左右這場「AI遊戲」的走向。正如每一場革命都有其陣痛,AI的進步也伴隨着風險與不確定性。未來的AI世界,究竟是理想中的「智能烏托邦」還是科技版「黑鏡」,只能拭目以待。
徐立言(本欄每逢周一刊出)
www.facebook.com/hsuly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