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觀望今晚揭盅的美國7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以評估聯儲局9月重啟減息時,利率有多大下調空間,外圍市況暫維持平穩,中港股市則未見起色。
恒指連漲4個交易日後,昨於20天線位置爭持,埋單報17174點,升62點(0.36%),尚未收復8月初以來的失地;內地方面,上證指數與滬深300指數皆觸及逾半年新低。
踏入下半年,美國公布一系列經濟數據欠理想,令聯儲局貨幣政策方向更趨明確,市場甚至認為今年減息次數比原本預期多,帶動債息顯著回落,美滙指數也自6月高位106.13輾轉下行,到8月5日挫至102.16,累跌3.74%。
然而,向來跟美滙指數關係密切的港股未能嘗得半分甜頭,期間恒指從18000點水平下滑,至上周「黑色星期一」低見16441點,最多大瀉9.45%,縱使經過連日反彈,目前只略企穩於17000點關;美滙指數與恒指的30天關連系數亦自6月底約負0.55,一下子攀到另一個極端0.634,即兩者由慣常的此升彼跌,變成現在接近同步升跌。
港股與美滙關係何以一反「常態」,或許從其他機構編製的美元指數才知端倪。平常最多人關注的美滙指數由6種主流貨幣為籃子,包括歐羅、日圓、英鎊、加元、瑞典克朗、瑞士法郎,反映美元相對已發展經濟體貨幣的強弱,近期指數走低,若干程度上是由於日圓急飆所致(影響較其他成份貨幣大)。如果想了解美元兌其餘外幣(特別是新興國家)的價值,可參考聖路易斯聯儲銀行編製的新興市場貿易加權美元指數(Nominal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US Dollar Index),該指數在美國26個主要貿易夥伴中,剔除發達經濟體,再按照餘下19個國家或地區(覆蓋中國及香港等)的貿易權重統計而成。
附【圖】所見,新興市場貿易加權美元指數上周曾漲至134.295,屬2022年10月24日後高位,意味美元相對新興市場貨幣維持升值,且是接近兩年最「貴」,代表新興市場承受的「強美元」壓力未因美滙指數回調而得以紓解。事實上,新興市場貿易加權美元指數與恒指過去存在較明顯負相關性(4年相關系數達負0.787),以此推算,該指數大幅下挫前,港股估計難有作為。
另一方面,EJFQ系統內「新興市場資金流指標」近日再度向下,最新報負0.1298,逼近早前兩個月的橫行整固區底部,假如失守支持位,顯示資金或進一步流出新興股票和債券,恒指恐怕無法獨善其身,將延續反覆尋底格局。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