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昨天公布最新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一如預料保持在3.65厘及4.3厘,釋出貨幣政策不變的訊號,相信有意為上周大幅波動的債市「維穩」。
10月底中共二十大閉幕後,中國概念股曾被拋售,直到中央出招支持樓市,市況才喘定,國債市場卻呈罕有的震盪。附【圖】所示,多個年期債息上周初顯著抽升,較具指標性的10年期債息單日飆3.68%,即使其後回穩,按周漲幅仍達3.25%,屬2020年中以來最大,代表債市沽壓沉重,惹起「債災」恐慌。
投資者對債息急升應不感陌生,今年在成熟市場已屢見不鮮。華爾街股市過往一旦遭「熊爪肆虐」,國債都會成為資金避難所而受捧,2022年卻不尋常地出現「股債雙殺」,10年期美債孳息率由1月僅1.56厘,攀至近期高見4.327厘,意味債價勁挫,近半世紀的債牛結束。
另外,紐約聯儲銀行最新研究表明,美債流動性低於正常水平,情況令人憂慮,恐對價格構成重大影響。
英國債息在9月底、10月初飆升也讓投資者遭遇慘痛教訓,時任首相卓慧思和財相關浩霆推出連串措施刺激經濟,被市場質疑缺乏財政基礎,引發退休基金大舉沽債,股債下瀉之餘,鎊滙亦插水,迫使英倫銀行出手無限量買債,直至新首相辛偉誠上場把前朝的一切推倒重來,債市才算恢復秩序。這場風波揭示了金融系統環環相扣,債市起伏牽連極廣,波及其他資產價格。
前車可鑑,債市須保持穩定,否則殃及池魚。故此,中國債市上星期的波動即時引來關注,券商普遍分析是銀行理財產品價值下降觸發贖回潮,導致債券遭拋售,造成惡性循環。國務院旗下的《經濟日報》上周發文確認「固定收益類工具因淨值回落面對更大贖回壓力」,惟估計風險已快速釋放,在貨幣政策並無明顯收緊下,再呈暴跌的機率較低。
不過,該文章也提到控疫策略優化與樓市措施,加上資金利率趨升且年底贖回或增多,幾項因素共振續左右債市。
事實上,經歷新冠疫情逾兩年的衝擊,地緣政局惡化連帶環球供應鏈重組,歐美發達國家通脹高企開啟加息周期,債券市場需要「再估值」;內地疫情防控變數仍多,經濟前景又存在不少挑戰,例如物價上漲壓力隱現與貨幣政策寬緊等,投資者同樣要對債市重新定價,相信誠如東北證券報告所提醒,中國債市沽售潮可能已成為過去,但日後續會反覆。
踏入後疫情時代,從今年多個國家債市波動性擴大的狀況可見,其資金避難所的角色或不復再,甚至有機會變成金融系統動盪新震央。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