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9月份就業數據和消費物價指數公布前,聯儲局官員繼續不遺餘力「放鷹」,其中芝加哥聯儲銀行總裁埃文斯(Charles Evans)周四(6日)表示,通脹情況令人失望,局方有必要維持緊縮步伐不變,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於2023年春季尾或升抵4.5至4.75厘;明尼阿波利斯聯儲銀行總裁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更明言,直到有證據顯示基本通脹可望見頂前,會拒絕支持暫停加息。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持相同意見,認為聯儲局需把利率調高至5厘以上,才可遏抑通脹,而代價是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失業率將攀越6%。
聯儲局當前政策目標似為壓物價而不惜犧牲經濟,利率上調空間不容低估,相信續為美元提供助力,美滙指數於10月首兩個交易日回吐至110便喘定,周四收復112關口,過去一年累漲逾19%。從歷史經驗看,美元強勢足以引發一場恍如2008年金融海嘯和2011年歐債危機級別的金融風暴。
美元急升誘發多國央行動用外滙儲備入市力撐本幣,日本9月為捍衞圓滙,外儲勁削540億美元,屬歷來單月之冠;其他亞洲國家情況相若,南韓同期外儲下降197億美元,創2008年後最大按月跌幅;中國外儲也連縮兩個月,9月減少259.26億美元。據彭博統計,全球外儲今年以來銳減近1萬億美元,降幅7.8%,為2003年後最勁。如果美滙續揚,各地特別是新興市場要承受更大壓力。
不過,強美元明顯在「損人」卻「不利己」,將蠶食美國企業的海外盈利,間接拖累美股。現時標普500指數成份股近四成收入來自海外,科網公司佔比更達到60%左右,按摩根士丹利策略員威爾遜(Michael Wilson)最新研究,美滙指數每上漲1%,美股盈利將減少約0.5%,推算出標指第四季利潤有可能下滑一成。
換句話說,即使美滙指數維持在目前位置,已足夠利淡美股,何況美國以至環球衰退風險加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幹事格奧爾基耶娃率先預警,下周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將調低全球增長預測,約三分之一經濟體今年或明年GDP會錄得最少兩季的萎縮。
觀乎近半世紀往績,每當美國經濟衰退遇上熊市,「傷勢」皆非常嚴重。以1973至1974年、2001到2002年、2007年至2009年的3次大型崩盤為例,標指從高位(按收市價計)曾分別下瀉48.2%、49.15%和56.78%,而今趟「入熊」迄今最大跌幅僅25.25%,顯然是小巫見大巫。
附【圖】所示,綜合上述3次熊市表現,對比本輪走勢,相關系數達0.86的極高水平;如果歷史重演,意味標指「尋底」之旅還有一半路程未走完,以此推算,到明年6月恐怕要下試2600點!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