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9月5日 即巿股評 港股直擊

【跨市博弈】基因改造而成的超人類?

如果問任何一對準父母最希望他們的孩子會是什麼,多數第一個答案都會是「身體健康」。不幸的是,一個基因出錯往往會危害孩子的健康,導致嚴重的疾病或殘疾,使孩子更容易受到健康問題的影響。

然而,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進步,生物醫學正在進入一個未知的時代。曾經是科幻小說的內容,但今天已可預見在可見的將來,基因突變(genetic mutation)不僅可以逆轉,除了對個人外也可以影響後代。

事實上,早在1970年代首次進行基因剪接實驗以來,公眾就圍繞基因工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近年來,由於 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技術出現突破,大大簡化了基因修改的複雜性,令這場辯論似乎變得更具迫切性。簡單而言,這項技術可比喻為日常的文書處理軟件(例如 MS WORD):它可以在錯字旁邊顯示 highlight,並同時能夠以精細的水平編輯基因,例如改變長基因序列中的單個字母。

不少科學家都認為CRISPR 在解決迄今為止一直難以治癒的疾病方面具有很大的前景。目前,基於CRISPR的基因編輯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對患有某種疾病或疾病本身的基因進行校正,也稱為體細胞編輯(somatic cell editing)。在今年6月,美國NPR就曾報道過一名患有鐮狀細胞病(一種非常嚴重的遺傳性貧血疾病)的女性,在接受基因編輯治療後的第一年,發病的次數出現顯著減少。

而更重要的是,該名女子也可以因為再進一步的CRISPR基因修復(例如對受精卵進行改變),傳遞給後代子孫。但到目前為止,這種類型的「可遺傳」基因編輯只適用於由單個基因變異引起的疾病,鐮狀細胞病就屬於這一類,囊性纖維化和杜氏肌營養不良症也是如此;但卻不適用於自閉症或糖尿病等疾病,原因是遺傳成分是由許多不同的基因所引起的。

然而,生物倫理學家指出,可遺傳的基因編輯可能會引發巨大的社會問題,尤其是考慮到萬一編輯錯誤引發的不良後果,以及從人類生存中消除殘疾所引發的倫理問題。就例如,在2018年內地一位科學家就曾對外宣稱完成世界上第一個基因編輯嬰兒(—對雙胞胎女孩),透過使用CRISPR技術可以讓她們對HIV免疫。事件獲廣泛報道後,就曾惹起鋪天蓋地的口誅筆伐(最終該名內地科學家亦被內地法院以從事「非法行醫」罪名判處三年有期徒刑)。

儘管如此,2018年一項調查發現,大多數美國人都認同可以批准基因編輯,前提是可以帶來直接的健康益處;但認同使用這種技術來增強嬰兒的智力似乎走得「太遠」。調查還發現,最大的擔憂是基因編輯將只提供給那些負擔得起的富裕人士。去年,來自 G7 的一組科學家曾呼籲全球暫停修改可遺傳的 DNA 以製造基因改造兒童。

惟無論如何,撇除技術上的可行性(因為技術上某程度上已證明可行),歸根究底的一個關鍵仍然是倫理問題;事實上,如果有一天世界上真的出現經過基因改造而成的超人類,筆者也不會感到驚訝,但到底是禍是福?看過改編自同名漫畫 The Boys《黑袍糾察隊》(美劇)的讀者也許已有更大的體會。

家族辦公室投資經理

徐立言 (本欄每周逢一刊出)

www.facebook.com/hsulylab/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