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昨天續上揚,雖未能突破主要阻力26500點關,收市仍進賬190點,報26353點,以8月低位計最多漲近1900點,部分是受惠於A股造好帶動,且屬價量齊升。
滬深股市總成交金額自7月21日開始,已連續35個交易日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9月1日更達1.72萬億元人民幣,熾熱程度直逼2015年「A股大時代」,而今次應無急挫之虞。量化交易(Quantitative Trading)被認為是本輪交投壯旺的推手,引來官媒發文評論,但措詞中性,若情況沒有失控,相信官方不會出手打壓。量化交易在歐美盛行多時,或許是外資短線增加買賣A股的跡象。
在中央加強規管多個行業後,A股於7月底和8月中旬顯著調整,卻能快速收復失地,尤以代表大盤股的上證指數最突出,跑贏新經濟板塊股指。附【圖】所示,上證指數再次考驗今年3月低位3300點水平後勁彈,迅即重越200天線;踏入9月更強勢,昨升54點(1.5%),收報3676點,9月以來累漲3.74%,距今年高位3731點僅差55點。
A股經過監管風暴洗禮,目前面對的是經濟下行挑戰。海關總署昨天公布貿易數據,以美元計,8月份進口與出口按年增長分別為33.1%及25.6%,錄得順差583億美元,全部優於預期,扭轉近月經濟數據皆比估計遜色的頹風。由於Delta變種病毒繼續在環球肆虐,難以確認宏觀大氣候已好轉。然而,即使整體經濟放緩,人民銀行應不會袖手。據瑞銀預測,中國第三季及第四季GDP增長將放緩至5.8%和4%,年內人行有較大機會再次降準來刺激經濟,減息可能性則偏低。
內地一直強調不搞「大水漫灌」,對放水勿抱太高期望,中央也不以推升股市為政策目標,只會適時提供流動性穩定經濟,亦有助股市維持慢牛前行。
政策風險仍屬A股的最大不明朗因素。內地整頓多個行業,冀創建「共同富裕」社會,對上市企業的衝擊尚在發酵。早前監管措施雷厲風行時,A股大幅回吐後很快喘定,相比港股陷入熊市,益顯抗跌力強。最近未見規管進一步加碼,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設立北京證交所,佐證資本市場是中國經濟發展藍圖的關鍵一塊,只要A股沒變成狂牛,預料將繼續受呵護。
換句話說,交投熾熱未引發A股急飆,代表近日升勢有實質支持,符合中央打造慢牛的期望,如經濟減速便有人行放水馳援,監管風暴也並非以資本市場為打擊對象,種種利淡因素不足以窒礙A牛前行。
值得留意的是,內地各大指數波動性及回報差異甚大,投資者若透過ETF部署,可按個人策略選擇合適的追蹤指數。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