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周五收報28990點,下跌1.41%,而相比去年3月19日「肺疫底」的21139點,仍漲了37%,期間更最多勁彈超過五成,但始終落後環球多國股市。外圍市況依然波動,港股3月餘下時間難免繼續反覆。
華爾街三大指數周四全線下挫,其中納指瀉逾3%,主要受到美國10年期債息一度突破1.75厘拖累。聯儲局日前議息維持利率及量寬規模不變,並續唱「鴿調」,同時把今年美國GDP增長由12月時預測的4.2%,大幅提高到6.5%,失業率則從5%調降至4.5%,對當地經濟展望趨樂觀。主席鮑威爾重申,要實現充分就業及通脹率真正上行,才會考慮收緊政策。
市場普遍質疑鮑威爾輕視了通脹壓力,投資者隨即拋售美債,長債息曾攀至1.753厘,是近14個月最高,跟同年期歐債孳息差距擴闊至2厘左右,回到2020年初水平。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周四也提到,對通脹短暫急漲不會作出反應,歐美央媽同聲同氣,可見在經濟邁向復甦之際,完全毋懼通脹升溫,而國債息差變化,則對兩地貨幣強弱甚具啟示。
在美滙指數組成中,歐羅權重佔57.6%,兩者走勢關聯度相當高,附【圖】所見,美國與歐羅區長債息差和美元兌歐羅滙價近10年都呈正向關係,關連系數達0.72,即債息差距愈大,美元普遍升值。按迴歸分析,以美歐息差2厘推算,美元兌歐羅有4.2%潛在上揚空間,假設其他貨幣兌美元窄幅徘徊,美滙指數有望漲約2.4%,由目前92左右升至94水平。
當然,上述僅屬理論估算,長債息差並非影響歐美幣值的唯一因素,然而,息差反映美元回報較佳,是資金「棄歐投美」的誘因;還有聯儲局量化寬鬆規模維持不變,歐洲央行卻明言擬加快買債速度,同樣利淡歐羅。
事實上,歐洲經濟恢復進度似乎未如美國,除了阿斯利康新冠疫苗接種出現波折,區內肺疫新增病例也呈回升之勢;相反,美國總統拜登定下的「百日億劑」可望提早達標,商貿活動重啟步伐將快過歐洲,經濟復甦具領先優勢。
美國長債息愈升愈有,目前共識是衝上2厘,若歐債沒有扭轉「負息」,兩者息差會進一步擴闊,美元續強可能性不容低估。但話分兩頭,美滙指數於2020年3月19日突破100大關,20日觸及「肺疫頂」102.99;過去一年,美國政府推出數以萬億美元計的紓困措施,財政赤字激增,儘管短期不致對經濟構成重大影響,惟一旦市場焦點由債息轉向財赤惡化,屆時恐令美元重陷弱勢。
總括來說,美滙指數自2021年初谷底89.2開始回升,暫仍有力反彈,惟預料將「短升長跌」,投資者押注美元要知所進退。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