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與美滙指數周內分別造出約6個月與兩年新高,兩者走勢同步以往並不常見,或為環球宏觀經濟帶來新啟示。
紐約期油2018年挫至每桶42.36美元的年半低位後反彈,主要是石油出口國組織與夥伴國(OPEC+)減產,加上美國對委內瑞拉及伊朗實施制裁進一步削弱了供應所致,到周二(23日)借美國終止對伊朗制裁豁免的消息,油價更曾飆至66.6美元。由去年谷底計,迄今已回升逾50%,漲幅十分驚人。
另一邊廂,美元2019年整體走勢並未因美國聯儲局「放鴿」(年內不再加息)而受到太大負面影響,保持反覆向上勢頭,美滙指數周三(24日)終突破98,該水平是去年底至今年初徘徊區頂部,以及2016年底至去年初跌浪反彈黃金比率61.8%阻力位。在經濟基本因素仍相對其他工業國家,特別是歐羅區和日本為佳,且息差未收窄下,美元或尚有空間走強。
商品價格往往與美元呈逆向關係,即美滙上揚,商品價格普遍受壓回落,反之亦然,這某程度上是因大宗商品(尤其石油)以美元報價。若觀測紐約期油和美滙指數52周移動相關系數的變化,可發覺過去20年大部分時間多屬負值,意味兩者表現相反。然而,近月美元轉強,似乎未對油價構成威脅。
從歷史角度看,雖然油價與美滙走勢多呈逆向關係,惟兩者間中也會「步伐」一致。附【圖】所見,自1998年至今同步(相關系數超過+0.5)時間較長只曾發生3次,分別是1999年至2000年、2005年至2006年和2017年,期間環球通脹均存在上升壓力。
出現如斯情況不難理解,因原油以美元報價,當兩者齊齊造好,對很多非美元區原油入口國來說,其進口成本便會上升,間接推高(入口)通脹。以南韓為例,去年底至今以韓圜計算油價飆約56.8%,幅度較美元報價高逾4個百分點。
美滙與油價同步走強會否持續還待觀察,若趨勢沒有逆轉,須留意目前仍然低企的環球通脹將有升溫風險;屆時環球經濟甚至可能須面對滯脹衝擊,投資者不宜掉以輕心。
說回港股,恒指周五收報29605點,連續5天處於10天線下,是今年以來收市失守該支持線的最長紀錄(之前4次都能在1至4個交易日內收復該平均線),顯示恒指上升動力減弱。事實上,3萬點之上屬蟹貨重倉區,獲利沽壓不細,加上中線市寬(10天線高於50天線)已跌穿50%強弱分界,短線市寬(14天RSI高於50比率)亦呈一頂低於一頂的利淡形態,最新挫至34.44%,反映港股市底開始轉差。
短期宜留意EJFQ弱勢股指數回升的情況,從而評估弱勢股沽壓有否增大。現在弱勢股指數仍處於15.7%的相對偏低水平,如周四本欄提到,在攀越四成門檻之前,港股下跌仍可視為健康調整。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