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經歷上周四(10月11日)裂口大插927點後,目前繼續於25125點至26193點之間徘徊,筆者上周預期是次橫行歷時25至30個交易日,意味大市將於11月15日之後進一步尋底。若然未來人民幣持續貶值、中美貿易戰無起色、美國及香港持續加息這三大方向不變的話,明年2月或3月低見22500點的預測仍然有效。
筆者曾於過去指出,傾向相信今次跌市會history repeats itself。老套一點講,過去表現不等如將來表現,即使閣下有心統計過去數十年港股每月、每周、每天的表現,亦不等如能預測恒指未來走勢。然而為何歷史總是不斷重演,難道真的沒有半點參考價值嗎?十年前,美國金融海嘯觸發環球股市大跌,當年恒指從27812點大跌至14387點,跌幅達到48.3%。
股市行先樓市半年
次按危機、金融海嘯,固然是令到恒指大跌的藉口,但大跌之前,總是經過一段大升,不然哪來水位收割呢。2007年,恒指從19964點炒上27812點,升幅高達39.3%,理由是市場憧憬港股直通車。港股在十年前大瀉48.3%之前一年,原來升了39.3%;港股在2017年升了36%,2018年年初至今,跌幅僅為14.9%,是否尚未跌夠,大家不妨三思。
筆者早於8月3日的文章《市盈率谷峰交替,以反向ETF作對沖》一文指出,「從今年1月起,恒指按月P/E分別為17.6倍、15.4倍、13.4倍、13.3倍、13.2倍、12.2倍及12.1倍,股市愈跌,估值愈平」。轉眼過了兩個多月,恒指的P/E在8月份及9月份進一步跌至11.8倍及11.6倍。按照筆者該文章所言,恒指最低限度要跌至平均谷值10倍P/E,或是近兩次谷值約8倍至9倍P/E水平。
9月28日,筆者另一篇文章《加息温和無料到?呼吸plan業主要睇路》,從該文章見報至今約三周,樓市陸續出現顯着劈價潮。值得留意的是,劈價賣樓的多個樓盤,目前尚未見呼吸plan納米盤,恐怕樓市尚未出現真正的跌浪。查實股市向來走先樓市半年,恒指於4月開始連跌五個月,連同10月份跌市的話即跌足半年,現時剛好輪到樓市下滑,是巧合?還是history repeats itself?
本篇文章多次提到history repeats itself,目的就是想提醒投資者,現時有一件相當恐怖的事正在發生,但尚未有任何新聞報道。香港上市公司如要集資,一般會將股價打高然後批股,又或是發行債券,又或是可換股債券(CB)等。最近鞍鋼(00347)竟然發公告指,有意發行最多100億元人民幣的資產抵押證券(ABS)。為何不批股?為何不發債?為何不向銀行申請貸款?
以債冚債龐氏騙局
看到ABS,不禁令筆者想起按揭抵押證券(MBS),然後便會想起十年前的次按風暴。當年美國在爆煲之前,市場充斥大量資產證券化產品,亦即ABS與MBS。然後,投行將這些ABS及MBS打包成為債務抵押債券(CDO),繼而再有投行推出衍生產品信貸違約掉期(CDS),當年美國國際集團(AIG)便是差點死在CDS。簡單而言,玩法就是將債務打包再打包,然後一層一層推出予不同的投資者。
2017年全年,中國新發行2257隻ABS,發行規模1.41萬億元人民幣,平均發行年期約三年,平均票息約5.66厘。在總發行規模中,以小額貸款、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應收賬、企業貸款及企業債權佔比最大,分別佔18.9%、12.1%、9.3%、8.6%及8.3。內地學美國玩ABS,結果在上月便出現第一宗上市公司違約,A股工大高新(600701.SH)一款ABS的主體產品商業地產抵押證券(CMBS)觸發違約。
雖然現時內地有關ABS的違約事件看似只是冰山一角,然而內地債務問題一直有惡化跡象,用以債冚債的方式「碌落去」,最終亦只是另一場龐氏騙局。中國債務泡沫已相當成熟,兩年內恐怕將會出現一次比2008年金融海嘯更激的泡沫爆破,泡沫一爆,中國將會出現史上最大規模的自殺潮。中國的證券化產品真會爆煲嗎?中國真會出現自殺潮嗎?中國會狂印銀紙救市嗎?History repeats itself!
陳景揚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主要從事資產管理,客戶並未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