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7月28日 即巿股評 港股直擊

【EJFQ信析】公司回購大增 港股見底先兆

美股三大指數周四表現參差,在歐美關稅戰暫停下,海外業務比重不輕的Caterpillar和3M領漲,推動道指連升3天,納指則挫1%,主要受Facebook急瀉19%拖累。港股周五缺乏方向,恒指受制29000點關口,收報28804點,微升23點(0.08%),主板成交進一步縮減至654.8億元,屬14個月新低。

從短線市寬角度看,整體大市逾2200隻股份中,3天線升穿18天線比率(短線市寬)於7月初見15.3%深度超賣後率先回升,並與恒指呈牛背馳,最終拉動大市本周反彈。按過往短線市寬大超賣後的走勢,該比率通常會上試70%阻力區,而目前僅56.8%,意味大市還具一定上升空間,恒指有望挑戰250天平均線(約29541點)的位置。

惟須注意的是,今年2月至6月初徘徊區(29800至31500點)蟹貨不少,相信須借助較明確的利好消息,才足以支持恒指破關。

除了技術走勢,股份回購(Buyback)也可視作推升港股的另一重要動力。資料顯示,恒指今年1月底開始見頂回落,期間本港上市公司回購金額持續增加,由首兩個月平均不足5億元,到6月大幅升到近30億元,而7月(截至26日)更飆至107.2億元,已超過了2009年11月時創下100.6億元的紀錄。

股權回購一向被視為刺激股價的「魔法」,本欄曾提及美市科技股的回購金額居各主要板塊首位,是納指年初以來持續造好的因素之一(詳見6月6日本欄);然而,港股方面,單看金額未必可作為預測大市投資氣氛的依據,因單一企業大規模回購或令數據出現偏頗(扭曲),以2009年11月為例,近百億元的回購大部分來自中國聯通(00762)採取場外方式買回南韓SK電訊的持股;撇除該筆交易,當月實際回購金額少於1億元。

回購的公司數量卻具啟示作用,附【圖】所見,過去10年每當回購企業數目顯著增加時,往往是恒指調整見底的先兆。

2016年1月約有80家公司回購,到2月上旬大市重拾升勢,以同年高位24364點計,累積漲幅逾30%;2008年10月及2011年9月情況亦相似,當時回購公司數目分別多達119家和88家時,及後市況都見反彈。

港股今年7月份回購金額破紀錄,涉及公司數目則近70家之多,可預示港股已接近短期低位反彈的水平。

企業回購股份,某程度上是反映公司管理層對發展前景有信心,並認為估值被低估,所以,對個股而言,屬刺激股價的利好因素。據Wind資料顯示,7月回購股份公司中可選消費板塊佔比重最高,達到三成,本欄上周提到由信報投資研究部編製的內銷零售股指數成分股中,英皇鐘錶珠寶(00887)日前發盈喜,在預告半年多賺約300%前不斷回購,4月至今共回購1.03億股,涉資5119.4萬元。此外,利福國際(01212)7月亦動用1.94億元回購共1171.05萬股,不排除這些內銷零售股有低位回升的可能。至於目前相對熾熱的回購活動究竟能否帶動恒指往上衝,仍須拭目以待。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