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網巨企接連遭監管機構開刀,繼10月時Google被美國司法部提出反壟斷訴訟後,最新又有Facebook遭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入稟起訴,有可能被迫出售多年前收購回來的WhatsApp和Instagram。這些或許只是連串噩夢的開端,除了美國之外,歐盟及英國也愈見難以容忍科網巨企壟斷市場的力量,即將出台更嚴厲法規,若大西洋兩岸的監管力量合流,科網巨企的經營生態勢生巨變。
美國眾議院今年7月上演了一場反壟斷聽證會大騷,傳召蘋果公司庫克、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皮采、亞馬遜貝索斯和Facebook朱克伯格四大天王,透過視像被公開拷問,主持聽證會的眾議院小組委員會主席西西蘭在會議結束時強調,部分巨企必須被拆骨。當時市場仍估計只屬擺姿態以爭取選票,未料到這麼快便手起刀落。
美國這次針對Google和Facebook所採用的是現行反壟斷法,按過去經驗,司法程序歷時以年計,最終不排除繳交天文數字罰款和解,代替把業務拆骨,換言之,即使火頭已經點起,有排未真正燒埋身。不過,反壟斷訴訟接踵而至,代表監管機構的態度出現很大變化,對科網巨企動真格,這從美歐正如火如荼修訂或增添監管法規可見一斑。
歐盟下周將公布《數碼服務法》,據英國《金融時報》取得的文件,將首次為受規管的「非常大型平台」作明確定義,若在歐盟市場有4500萬或以上的用戶,便必須遵從新規例,包括向用戶交代分派廣告的運算法則、向當局和研究機構分享如何處理違規訊息等資訊,違反將被罰款最高可達上一個財政年度營業額的6%,以Facebook在2019年營收約707億美元推算,罰款可高至42億美元。科網企業的營運模式,包括如何運用大數據創造盈利等勢將改寫。
以往,美國科網巨企對歐洲的反壟斷制裁不會十分在意,因為歐美之間有利益角力,故經常被視為用來打擊美國利益以保護歐洲同業,一般可以討價還價。但今時不同往日,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已表明要與盟友重建關係,而歐盟也有意尋求協調。再者,拜登團隊對監管科網企業的態度有跡象比外界預期強硬,畢竟民主黨內,「進步派」崛起日益成為主流,他們早就對科網巨企磨刀霍霍,例如參議員沃倫多番矢言要將亞馬遜和Facebook等拆骨,拜登「與時並進」亦合乎情理。
事實上,打破科網巨企壟斷已然成為環球趨勢,中國監管機構近期也動起來,直斥一些平台企業利用市場優勢和大數據力量妨礙競爭對手進入,以非正常方式收集數據甚或誤導用戶和消費者等。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上月10日便發布了《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擺明車馬要撥亂反正。
科網巨擘憑創新力量,成功走在行業之先,取得市場規模,形成壟斷力量,各國為促進競爭,維持市場公平,加強規管無可厚非。中國的監管方式以行政干預為主,美國崇尚斬件拆骨的事後補救,歐洲側重徵稅和罰款來懲戒,無論那一種方式,如果雷厲風行都有一定震懾力,若國際聯手防堵監管套戥,科網巨人定必更加坐立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