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效應」(sell in may and go away)是華爾街股市最著名陳年理論之一,但今年踏入5月最後一個完整交易周,投資專家預測,如果採取上述策略,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五月效應」的意念,是提醒投資者,股市在5月國殤紀念日至9月初勞動節假期間,因為基金經理與交易員較多放假,市場變得淡靜,下跌可能性較高。
根據Stock Trader的Almanac,自1950年起,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5月至10月,累計下跌64點,而11月至4月則累計升20790點。標準普爾500指數在5至10月升264點,另外6個月升2420點。不過,上一次道指與標普同時在5月下跌的年份是2012年,其後5年,標普500指數在5至10月上升了4次,只有在2015年跌0.3%。
今年5月以來,股市表現強勁,道指與標普500指數可能錄得2009年最佳5月表現。由去年10月至今年5月,雖然標普500指數上揚,但波動相應較大。指數在1月26日創下紀錄新高後,至2月8日跌逾10%,3月底再試低位,目前較1月高位下跌5.5%。
Ameriprise Financial首席策略師David Joy認為,今年的「五月效應」可能失效,因為美國基本經濟強勁,藍籌盈利佳,而且股市已下滑了一段日子。
導致「五月效應」較疲弱的原因之一,是美國中期選舉。LPL研究指出,在中期選舉年份,標普500指數當年5至10月的平均回報為正0.1%,高位回落幅度為14.7%。
U.S. Bank Wealth Management高級策略員Terry Sandven表示,中期選舉是股市不利因素之一,但也有其他因素左右大局,例如通脹升溫與利率趨升等。
美國10年期國庫券孳息上周升至3.128厘,是2011年7月以來最高。很多分析員預期,孳息將升至3.25厘。
專家認為另一個「五月效應」可能失效的原因,是技術因素,因為標普500指數仍高於200天移動平均線。1950年以來,每逢標普500指數高於200天移動平均線情況下,進入5月底,平均升幅為3.3%,70.2%時間是上升的。
LPL Financial高級策略師Ryan Detrick表示,在藍籌業績預期良好下,不難預期,今年的「五月效應」將是過去7年以來第六度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