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國家為什麼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作者James Robinson出席論壇時表示,若一個經濟體在社會領域和政治領域均為廣納型(inclusive),容許人們發揮創意及實踐創新意念,該經濟體就會邁向繁榮富裕。對於香港未來經濟發展,他認為,必須保持及推進社會廣納創新的特徵。
Robinson坦言,香港社會具包容性,惟政治上卻沒有相等程度的包容。他稱,不只是在談論過去十年,而即使在英國殖民地時期,香港不亦像西方國家般,在政治上具有包容性。不過,這套制度以往在香港奏效,現時則必須保持社會的包容及創新。
談及如何讓香港經濟更具包容性,同場的香港大學金融學講座教授陳志武認為,現時所有有利可圖的行業幾乎都沒有足夠競爭,所有利潤都或多或少都被行業龍頭佔有,例如怡和、太古、滙豐等。另一方面,餐飲服務、零售行業等競爭激烈,固然存在着全面競爭,惟這些行業利潤不多,看看誰能存活,而可獲利的行業中,都被龍頭企業鎖定利潤。
陳志武呼籲,應該採取措施真正開放香港經濟,讓與人們的生活更相關的產業能夠放寬監管(de-regulation) ,容許更多競爭者入場並擴展市場份額,香港經濟就會變得更具包容性。
他又指出,香港不應試圖更多涉足人工智能和其他高科技產業,因香港營運成本高,人口亦不如大國如中國及美國,面對各國競爭,香港難以跑出。雖然推動人工智能可能會創造GDP,惟實際上並沒有為普通民眾創造很多就業或收入機會,應該專注香港的優勢,如教育、醫療及金融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