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連續第4年公布香港人儲蓄「安全感」指標調查結果,顯示在疫情持續及經濟不明朗的挑戰下,香港人的儲蓄能力進一步下降,亦較難訂立穩定的儲蓄目標及計劃,但儲蓄為市民帶來的「安全感」依舊。
今年的調查結果中,多項反映香港人儲蓄能力及習慣的數據,是調查自2018年推出以來所錄得的最低,包括有62%訪者表示有儲蓄習慣,較去年下跌5個百分點;而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每人每月的平均儲蓄金額為6600元,連續兩年下跌,較2020年的7000元減少6%,但每月的儲蓄中位數仍維持在5000元。
同時,今年只有20%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表示有定下儲蓄目標,較去年的38%大幅下跌18個百分點。數據或反映受疫情影響接近兩年,不但考驗香港人的儲蓄能力,更令他們難以作出持續、穩定的儲蓄規劃。
在今年的調查中,香港人就自己目前擁有的儲蓄所帶來的「安全感」評分為53.2分,略低於去年的54.8分,但仍有74%受訪者給予50分或以上的分數。同時,受訪者平均認為擁有約49萬元的儲蓄就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與去年的50萬元相若。
78%受訪的已婚人士表示有儲蓄的習慣,較整體數字高出16個百分點,他們每人每月平均的儲蓄金額約為8600元,亦比一般市民高出約三成。
調查又發現,約三成結婚15年或以下的人士會與配偶定立共同的儲蓄目標;而要逹成共同儲蓄目標,丈夫的儲蓄比例一般較多,當中65%受訪者表示丈夫儲蓄的比例佔一半或以上,約四分之一受訪者更表示丈夫儲蓄佔七成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