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今日向政府提交最終報告,報告封面為藍色,以「多管齊下、同心協力」為題。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收集了近3萬份問卷及6.83萬份透過其他渠道提交的意見,進行逾3000個電話訪問。小組建議政府優先處理8個土地選項,合共涉3235公頃土地。
其中3個屬短中期,包括最多人揀選棕地發展,有83%支持、利用私人新界農地儲備、利用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均有超過六成人支持。其餘5個屬中長期選項,包括維港以外近岸填海、發展東大嶼都會、利用岩洞及地下空間、於新界發展更多新發展區、以及發展香港內河碼頭用地。
最多民意支持發展棕地,預料可於短中期提供110公頃用地,小組認為棕地發展應作為政府優先及重點推展的選項之一。
小組認為儘管棕地發展有非常強大民意基礎,但不是手到拿來的容易選項,政府在全力推動棕地發展的同時,必須繼續多管齊下,推展其他土地供應選項。小組認為要釋放棕地潛力,必須妥善處理棕地作業者的關注,否則棕地發展將舉步為艱。
發展私人新界農地,小組認為政府需引入一套公開、公平及透明機制,訂下興建公營房屋比例,確保社會所得多於政府投入協助基建的公帑。
至於其中一個最受爭議的選項粉嶺高爾夫場,小組建議局部發展,應付短期需要,但是否發展全個球場,政府要考慮球場對生態、文物保育的價值、重置球場的地點及時間。
報告指,香港長遠缺乏最少1200公頃土地,認為短中期土地短缺情況非常嚴峻,短中期選項較少和存在不確定性,除非有強烈理據,否則不應該輕易放棄任何一個選項。
對於中長期選項,小組認為,這些選項研究和落實需時更長,為確保中長期持續土地供應,以及長遠建立土地儲備,政府必須馬上展開研究和籌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