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小組工作進度跟時間表差不多,已開6次會,研究和討論10個覓地選項,只餘下兩個,分別是軍事用地和私人康樂用地,預計今個月完成,之後整理資料諮詢。
他又稱,不會用「行不通」來形容部分選項,只是部分選項需要的成本高、時間長,要克服的技術障礙非常多,以致社會要思考,究竟是仍然希望在原有已經開發的土地上建屋,加大建屋密度,抑或開發其他土地,讓市民住得寬鬆一點。
黃遠輝指出,今個月小組將召開3次會議,除繼續討論覓地選項,亦會討論公眾諮詢安排。
他表示,預計3月至7月展開為期5個月的廣泛諮詢,11月提交建議報告,強調諮詢文件不會有傾向性,主要是列出土地選項一旦展開發展所需的時間及難易程度,並不會在任何選項上有前設。
另外,黃遠輝稱,私人發展商持有不少於1000公頃農地,過去試過申請改劃,但都因為欠缺配套設施而被否決,若採用公私營合作模式,需考慮以新模式,協助發展商改劃土地,並非單從補地價提供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