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4年6月13日 時事脈搏 港聞

李家超:下周一公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

立法會今日(13日)舉行「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答問會分兩節舉行,主題分別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弘揚中華文化 推動文旅融合」。特首李家超預告環境及生態局將於下周一(17日)公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

李家超開場發言時表示,他提出交流答問大會是為了行政立法團結做事,他引述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指,香港融入國家是為了更好融入國際、擁抱世界,讓香港發揮特色。他希望在交流會中,與議員一同「既看樹木,更看森林」。

首節討論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李家超提到,中央政府於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當中提及加快前沿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等。他指,香港有很多優勢和空間推進新質生產力,關注香港可如何利用及發揮香港優勢。

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關注,香港出生率下降;香港對於科研有短時間回報,但科研通常以十年計才有回報;如何吸引世界頂尖科研企業來港;如何吸引內地以外的外國人才等。李家超認為林哲玄認同政府工作,但林哲玄似乎「好心急」,又指香港除吸納內地人才外,吸引海外人才的成果亦見效,指現時已有逾4萬名持海外護照的人才來港,強調港府未來會繼續努力,從強化人才庫、資金支援等方面協助業界。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陳紹雄關注香港在大灣區低空經濟中應扮演哪種角色,又有何政策與大灣區合作,形容一同「拼船出海」。李家超強調,大灣區融合中應着重「優勢互補」,認為大灣區不應對立競爭心態,而應以優勢互補的心態面對合作。他指,香港的優勢在於國際化、人才充足,而內地城市的優勢在於土地、價廉等,所以香港一定要與大灣區內地市城聯手。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時要關注企業家,他指現時香港的政策主要側重產業發展,詢問政府會否提供企業家一站式服務,建議將每年6月12日設為「新質企業家日」。李家超表示,政府已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針對所有計劃下來港的人才,協助他們融入社會、找學校、在平台配對職位等。李家超同意政府要建立網絡,將人才聯繫起來。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洪雯表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超級聯絡人」等,但她認為這是「離地」的,她舉例指近年有約60間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令香港成為集資中心,但當中只有少數企業在港有業務、帶動到本地產業,令到資金只是在港流通,而沒有惠及本地企業。李家超認為,不同的國際金融中心都有不同角色,如容許資金自由流動,否則只能成為「地方金融中心」,他同意政府要協助中小企業,指政府引入的重點企業辦公室後,會在港投資,同時創造數萬個職位。

提到氫能發展方面,李家超預告環境及生態局將於下周一(17日)公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屆時會介紹整體氫能發展計劃,他又指現時已有氫能巴士試運中,政府有計劃於今年內推出氫能洗街車、垃圾車等,亦會重點研究氫能設備、維修、加氫站等的政策。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關注香港低空經濟發展,李家超提到香港樓宇密集,社會擔心低空飛行的安全性,詢問葛珮帆針對安全性方面有何意見。葛珮帆表示,內地已有低空管制系統,加上低空飛行器發展成熟,不會出現如同飛機般一個引擎壞了便不能飛行的情況。她建議在香港試行低空飛行,如低空觀光旅行、飛行外賣服務等。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指,政府一邊說推動新質生產力,一邊就連垃圾回收、分類也未做好,令他感到諷刺,所以社會對垃圾徵費有誤解,他指有市民認為政府收費是為了納「人頭稅」。田北辰重申,對政府無限期擱置垃圾徵費感到失望。李家超認同,香港應發展綠色經濟,同時做好社會教育、宣傳。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