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署署長莫永昌表示,近年極端天氣愈趨頻繁,當局需韌性防洪,做好準備、預警、應急及復原。當局已檢視及強化緊急事故控制中心及緊急應變隊伍的運作,隊伍數量增至160隊,運作基地則增至逾30個,希望做到在暴雨期間及過後,應變隊伍能以最短時間作出部署,到達現場處理水浸事故,讓社會盡快回復正常運作。
他說,有關超前準備措施已經落實,並在本月4日及21日的兩次紅雨均發揮作用,效果良好。
莫永昌稱,會加強應用創新技術,今年初在黃大仙及柴灣區內曾發生嚴重水浸的位置,選定逾30個雨水沙井安裝智能感測設備,24小時實時監察雨水渠的水位狀況,剛過去的兩場紅雨,當局未收到兩區任何水浸報告。當局亦計劃今年內在元朗及尖沙咀試行以人工智能系統,實時分析街道影像,辨識街道水浸情況,及早派遣應變隊伍處理。
他又稱,過去數月進行大量工作,加強防洪及排洪能力,其中約120項各區維修及小型改善工程,大部分已於首季完成。11項大型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正在進行,包括興建雨水渠、地下蓄洪池及河道改善工程,預計在今年至2030年期間分批落成。
他又提到,正全面落實及執行強化應對極端天氣的四大策略,已於3月更新「雨水排放系統手冊」,上調設計雨量參數,足以抵禦未來惡劣天氣,令香港的水浸風險更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