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2月7日 時事脈搏 港聞

本報向51位選委會界別候選人發問卷(政治、通關篇)

引言:
新選舉制度下,選舉委員會成香港新權力核心,今次立法會選舉將有40個議席經選委會界別誕生,51位候選人將爭取1448名選委支持。由於大部分候選人都不為公眾熟悉,本報向51人發書面訪問邀請,僅14人回覆,其中兩人亦只回覆部分題目。以下是眾候選人有關政治、通關問題的答案,其餘民生政策、財金議題,未來兩日會分批發放。 

問題一
是否贊成《基本法》23條立法?23條包括七大罪類,包括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竊取國家機密、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閣下認為七大罪類是否足夠應付目前國家安全問題?應否加入間諜罪?

2 馬逢國
贊成《基本法》23條盡快完成立法,此乃香港憲制責任,《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已經為《基本法》23條立法奠定基礎,需要研究是否再就其他罪類立法,包括參考《國安法》生效以來檢控個案當中的實踐過程,特別是法院的裁決、對法律條文的理解和應用,所涉及的程序和經驗,有很大的參考作用。認為需慎重處理,在尊重國家安全需要及保障市民人權方面作出適當平衡。

4 陳凱欣
就《基本法》23條立法是憲制責任,應在可行情況下盡快完成,包括《港區國安法》未有涵蓋的危害國家罪行。而七大罪類中包括竊取國家機密罪,當中有涉及規管間諜行為。

8 刁勝洪
贊成《基本法》立法。23條基乎已涵蓋了間諜意圖或行為。

10 林智遠
贊成按理《基本法》訂明的條文進行立法,以盡香港的憲制責任。社會討論《基本法》23條立法已久,立法是必然的事,希望政府做好諮詢及解說工作,消除公眾疑慮,在來屆立法會任期內完成立法。

12 林筱魯
社會已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內耗很長時間。就《基本法》第23條所列具的事項立法,是香港特區的憲制責任。我們不應再花精力拖拉,讓我們重新起步面對實質的社會民生問題,應該盡快處理。具體內容必須待行政機關提出建議,再根據《基本法》要求審議。

13 周文港
《基本法》23 條立法既是憲制責任,亦是國際間共同必不可少的法律,我支持盡快立法。推動23條立法時,如內容未夠細緻,可以增加內容,確保保障國家安全的立法原意得以體現。

24 譚岳衡
贊成《基本法》23條立法。雖然《香港國安法》已有針對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組織實施恐怖活動的條文,但23條立法後涵蓋範圍更廣,落實23條立法是特區的憲制責任。

28 林順潮
贊成就《基本法》23條立法進行全面諮詢去探討現階段提出的建議的定義、涵蓋内容等是否足以保護國家安全問題。同樣的,間諜罪或其他「罪名」,也需要探討定義與內容

32 劉智鵬
23條立法是憲制責任,香港應該完成立法。條文涵蓋的內容和細節,有關當局都應該有理有據、開誠布公向大眾解釋。

39 梁美芬
贊成立法,贊成加入間諜罪。

43 孫偉勇
支持香港根據《基本法》23條本地立法,間諜罪也應該加入,主要因為2019年期間確實見到有外國勢力直接干預香港內部事務,這方面應予以嚴厲打擊。

48 盛智文
Article 23 is something we have to do as it is written in the basic law. And yes, lets start with this for now.

49 林振昇
《基本法》23條立法須按照本地立法程序進行,當中包括經過公眾諮詢,政府應做好解說,釋除市民擔心誤墮法網的憂慮。

問題二
承上,2003年時任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曾就竊取國家機密罪,為記者收窄適用範圍,指新聞工作者未必每次均可核實提供資料的人是否已獲授權,因此政府決定將有關範圍更精確地釐定為透過「違法取覽」取得的受保護資料,僅限於幾項指明的刑事罪行,閣下是否贊成沿用有關方針?

2 馬逢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重要原則,對有關方針持開放態度,但2003年時的考慮未必適用於現時,認為可能需要重新檢視,最重要是在推動立法時清楚界定竊取國家機密罪定義,要充分考慮新聞工作者未必每次均可核實提供資料的人是否已獲授權的情況,以免任何人包括新聞工作者誤墮法網。

4 陳凱欣
社會上有聲音認為當時條例草案內容的定義相對狹窄,而經過佔中及反修例事件,大家對於保護國家安全有更準確認識。因此,如立法內容因應社會實際情況而有所變更是可以理解,惟在立法階段必須充分解說,以釋除各方疑慮。

8 刁勝洪
不沿用

10 林智遠
可留待社會討論,若政府有意修改有關方針,應先向公眾諮詢,聽眾民意。

12 林筱魯
具體內容必須待行政機關提出建議,再根據《基本法》要求審議。

13 周文港
具體情況需要作出研究,暫時未有意見。

28 林順潮
隨着記者的專業性提高和《基本法》23條的立法,記者透過「違法取覽」所取得受保護的資料的範圍是可以考慮擴大。

39 梁美芬
需要詳細研究具體執行情況,未能在此答覆。

43 孫偉勇
贊成有關方針。但須指出,新聞工作者在接觸相關資料時也有核實相關來源的行業責任。

49 林振昇
可以深入研究討論。

問題三
是否贊成立法處理假新聞問題?是否贊成透過發牌制度規管記者?

2 馬逢國
贊成立法處理假新聞,希望政府盡快完成立法,並於立法前按本港具體情况訂立措施,管理虛假訊息及假新聞發布,例如推動傳媒業界訂立一套自律及具公信力的守則,讓從業員遵守。相比發牌制度,認為更應設立記者或新聞工作者登記制度以作識別,而非規管或審查新聞工作者的資格。

4 陳凱欣
傳媒作為「第四權」監察政府是本港其中一個繁榮進步的依據。而假新聞造成的眾多負面影響,反而削弱傳媒的公信力,應予以規管。惟相關規管細節應充分諮詢各界及相關持份者意見。

10 林智遠
這兩個問題應一併考慮,只要對香港有利的都值得研究,但前提是要有充分而廣泛的諮詢。

12 林筱魯
過去幾年見證了香港在保護國家安全上的不足,暴露了假資訊發放所帶來的後果,加深香港內部的矛盾。要解鎖這個問題,訂立適切法律,堵塞假新聞、虛假故意資訊的發放是有必要的。我看不到記者發牌制度與虛假新聞的因果關係,故此不會支持。

13 周文港
假新聞影響甚廣,支持立法規管,違例者要受到懲處,以符合公眾利益。記者是將新聞訊息傳播給公眾的專業工作,制訂發牌制度有助監管運作,有助新聞行業專業發展,保障社會免受假新聞影響。

28 林順潮
贊成以登記或認證制度以提高記者的專業性和認受性,同時提高所報道的新聞權威性。對捏造和惡意的「新聞」是有必要認真處理。

32 劉智鵬
大眾關注的是有人有目的地製造及發放誤導的「虛假訊息(disinformation)」,不僅會令訊息接收者對某件事情的理解和判斷有偏差,也會影響新聞界的報道,社會需要正視。政府立例規管,應該對準目標,處理虛假訊息的製造和發布,而非籠統地針對所謂的「假新聞」。

39 梁美芬
贊成立法處理假新聞,贊成設記者發牌制度。

43 孫偉勇
假新聞 確實會損害公眾知情權,有必要加以規管。但需要注意條例細則,如何同時確保新聞自由,與公眾知情權。是否應該發牌管理記者,我認為主要看業界能否妥善自行管理並提升傳媒工作者的素質,如果行業可以自行約束提升水平,則毋須政府發牌,若行業沒有辦法自行管理,而假新聞假記者情況又持續惡化,由官方管理則應該提上日程。2019年暴亂期間的假記者,確實對傳媒朋友的正常新聞工作甚至行業形象帶來極大衝擊,假記者應該杜絕,這也是對傳媒工作專業的尊重。

48 盛智文
As CS John Lee said, it is better we manage fake news rather than criminalize the act. Legislation is one of the methods but there are more options which we can consider, including management of content. Let’s try this first as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now trying to control fake news.

49 林振昇
如政府打算為訂立假新聞法,建議政府應為適用範圍設限,如限制在製造仇恨言論的假新聞等領域,平衡新聞自由。

問題四
外資商會多次警告,港府如繼續採取嚴格檢疫措施,將損害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閣下是否同意這說法?是否贊同政府目前的防疫策略?是否同意特首林鄭月娥所說,與內地恢復通關比國際商貿往來更為重要?

2 馬逢國
不同意說法,目前國際上疫情控制差強人意,加上新變種病毒出現,香港有必要繼續採取嚴格檢疫措施。在目前而言,與內地恢復通關對恢復本地經濟及回復正常生活有重要幫助,是香港首要考慮,如果放寬對海外人士的入境管制措施,或採取其他國家所謂與病毒共存的做法,將令恢復通關變得不可行,會削弱香港作為國際商業樞紐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4 陳凱欣
保障市民健康是政府的頭等大事,部分海外國家、地區因種種原因仍然面對嚴峻的疫情威脅,香港絕不能將市民置於險境。因此與不同地方對接通關,除香港要具備基本通關條件,相應地方也要做好防疫措施才能成事。

8 刁勝洪
香港採取嚴格的公共衞生政策,反而正正是突顯國際城市的質素。不應再有豁免群組,增加外來輸入個案。同意林太所說,一來好多港人親友在內地,影響家庭關係;二來不少香港商人的基地或廠房都在內地,香港與內地血濃於水。

10 林智遠
我不覺得嚴格的檢疫措施會損害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由於現在的病毒不斷變種,而且愈變愈厲害,很多國家都再次加強檢疫措施。香港一直以來對防疫嚴陣以待,不敢鬆懈,更突顯我們抗疫的決心和堅持。我相信繼續以「清零」為目標,堅守「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是正確的。

12 林筱魯
防疫問題必需以科學為本,從醫學的角度出發。防疫牽涉到香港巿民健康、生命安全和福祉,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13 周文港
我曾多次撰文呼籲,香港必須及早進行全民強制檢測和接受符合國際標準的疫苗注射,以便盡快通關,讓商業往來﹅旅遊和家庭團聚回復正常。否則,香港經濟和市民生活將只能長期封鎖下去,並且要沉痛地面對一個又一個行業衰退,以至一個又一個屬高風險群組的老人家離世。我認為與內地通關至為重要,內地疫情防控專家團已完成到港考察,社會熱切期盼能盡快通關。港府跟從澳門模式即可。

24 譚岳衡
香港採用的檢疫措施也是國際通行做法,目前政府的防疫策略應該是結合各種考慮因素所作出的,也是因應疫情發展不斷探索改進的過程。目前來說,與內地的通關工作是重中之重,事關香港的經濟民生和民意體現,防疫手段原則上應該向內地標準靠攏,特別是在目前新型變異病毒不斷出現的情況下,嚴格防疫是對市民最大的負責任。

28 林順潮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商貿中心,爭取全面通關是必須的,但大前提是杜絕疫情重現。因此,考慮通關的先決條件是對方對疫情的處理態度和防疫措施是否完善,不能單因為經濟利益置港人健康安危於風險中。恢復與内地通關,是内地對疫情的掌控、防疫和治療效果理想,加上内地是香港的最大貿易夥伴、食品供應地,港商在内地的投資和親緣關係必需的往來。

32 劉智鵬
沒有健康,再多的財富都是徒然。檢疫和防疫措施關係於民眾的健康,外資人員在香港工作和生活,都會關心這裏的公共衞生、醫療水平,更何況防疫這種保障健康的頭等大事。

39 梁美芬
贊成香港應優先與中國內地恢復大規模乃至正常通關,下一步再探討如何與國際通關。因為香港與內地不單經貿關係密切,民生關係也非常緊密,恢復通關可助解決各種各樣市民非常關心的民生問題,例如跨境家庭團聚、跨境學童恢復來港上面授課堂等。

43 孫偉勇
不同意相關說法。疫情失控將更損害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對抗疫情是全人類的義務,應該優先於任何其他利益考慮。疫情拖延愈久將對社會造成愈大的影響,對香港的經濟也損害更大。同意特首林鄭月娥所說,與內地恢復通關比國際商貿往來更為重要。內地是香港最大的經濟貿易夥伴,更是近100萬香港居民生活經商長居的地方,兩地自由往返將令最多市民直接受益。而國際商貿在今天科技發達的情況下,很多交易可透過互聯網協助仍然可以完成交易。

48 盛智文
No I don’t agre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open the border with Mainland China first. This is happening soon as we can see the mainland health experts are in HK in discussion with our experts. HK is the super connector between East and West. Once the border is opened with China, I believe the res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tries would be opened in phases. I agree in general. We have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public health and the economy which is not an easy job. I believe the government is doing the best they can and is doing a pretty good job. We have had almost 0 local cases for 6 months and this has helped HK through this difficult period. I think the media mis-represented what she meant. It is not that the Mainland is more important than international trade. China is our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but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ommerce is also very important. The government emphasizes more on reopening the border with the Mainland because HK has a deep connection with China. A lot of the families here in HK cannot go to see their relatives in the Mainland and vice versa. Schools are closing and people are losing their jobs because of border closed. The government look at our HK people’s interest first.

49 林振昇
控制疫情有助本地經濟復甦,例如飲食零售等,內地與香港關係密切,往來需求大,應爭取與內地通關,另一方面亦可與疫情平穩的國家和地區商討有限度關。

註:沒有回覆問卷的包括陸頌雄、黃國、鄧飛、謝偉俊、曾瀞漪、管浩鳴、江玉歡、馮煒光、陳月明、李浩然、陳家珮、黃梓謙、陳曼琪、蘇長榮、孫東、屠海鳴、吳傑莊、陳紹雄、洪雯、陳仲尼、容海恩、陳沛良、簡慧敏、林琳、陸瀚民、葛珮帆、郭玲麗、黎棟國、何君堯、陳凱榮、麥美娟、黃元山、李鎮強、張國鈞、梁毓偉、吳宏偉、蔡永強。盧維思、譚岳衡兩人則選擇性回覆個別問題。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