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2月1日 時事脈搏

【信報短評】檢測雷厲風行 切勿變成擾民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聽取特首林鄭月娥述職,特別提到「很關心、很擔憂」香港第四波疫情後,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周一開記者會宣布,將以更進取、更果斷、更到位的措施遏制疫情,要在未來兩周見到效果,農曆新年後讓企業和民生逐步復常。今次顯然又是被「阿爺」踢一腳,才動一下。疫情盡快消退乃全港市民共同願望,惟政府忽然雷厲風行,好像昨晚一口氣封鎖多區進行強制檢測,反予人感覺並非早有周詳計劃,只為急就章顯作為,當局切莫過猶不及,否則變成擾民。

張建宗口中的更進取措施,就是收緊全港大廈的強檢門檻,並且把工作場所納入,還會更頻密封區,從最新舉動看來,不同措施有很大機會一同執行。其實,即使措施再嚴厲,相信很多市民也會配合,而問題仍在於行動升級的標準為何,是否真能取得理想成效,抑或只是為做而做,這些疑問一直未能釋除。

全港大廈的強檢門檻,由本來出現兩宗或以上不相關確診個案,降為只要有一宗不明源頭個案便會執行。然而,過去不少情況是個案的源頭很可能來自該幢大廈之外;當出現兩宗或以上並無緊密接觸的不相關個案,則更大可能反映樓宇內存在傳播途徑。若有一宗個案便要全幢強檢,無疑有助於截斷向下游傳播,惟更關鍵是從上游找出源頭。而且,門檻收緊了,在一些人流複雜的地方,隨時要經常驗完又驗,不應低估對居民造成的煩擾。

另一方面,政府事先張揚在未來10天更廣泛、更頻密地針對個案較多、樓宇質素欠佳或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的區域,進行小範圍封區強檢。言猶在耳,周一晚上便分別「突襲」尖沙咀、元朗、九龍城及油麻地等多區的大廈。封區成效很視乎可否徹底完成檢測,根據之前經驗,往往會遇上摸門釘,未能找到所有居民做檢測。換言之,即使未發現感染個案,也不能斷言已達至「小區清零」,對於那些早已盡責自行做檢測的,則可能覺得多此一舉。

政府今次還提出,要把工作場所納入其中,若出現兩宗或以上確診個案,便要全場強檢,對一眾老闆及打工仔影響甚大,具體執行細節或準則卻欠奉,更不知會否一併實施突襲封區。工作場所有別於一般居所,並沒有日常生活配套,如要長時間留下來有相當困難。此外,強檢對工作場所的營運會造成很大干擾,當局宜先作解釋,讓外界有所適從。

專家估計疫情正處於關鍵時刻,唯有力遏病毒,社會運作才能回復正常。不過,這幾波疫情的源頭似乎都是境外輸入,再遇上種種客觀因素,例如衞生環境欠佳、喉管設施日久失修,又或建築設計先天不足等,結果造成社區爆發。因此,要徹底消除疫患,不能只靠檢測,還要把上述結構性問題解決,從這角度看,政府提出加強為有需要的「三無」大廈提供一次過清潔服務,顯然不足夠。若沒有具前瞻性的全盤策略,態度繼續被動,肺炎又怎可能自動消失。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