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眾口鑠金。正當港府宣布將推行「普及社區檢測」和「香港健康碼」之際,社交媒體近日流傳一條短片,內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家因沒手機掃「健康碼」,無奈被警察從巴士上請下車。片段惹起部分港人抨擊,指香港不應使用「健康碼」。港人更關心的是「香港健康碼」會否像內地「健康碼」一樣,搜集大量個人出行數據。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周一表示,當本港重開關口,「健康碼」不只可用於內地,亦可應用在其他地方,相信措施將會是新常態。看來港府與其繼續費勁向市民解釋「香港健康碼」與內地「健康碼」完全是兩回事,何不索性為「香港健康碼」改名,減少誤解。
短片事發地點是黑龍江哈爾濱,上周一名滿頭華髮的長者登上巴士,但因為沒有手機使用「健康碼」,司機依照規定停車拒載,乘客群起要求老人家下車,部分更出言不遜,指斥長者為老不尊、不識害臊等等,更有乘客報警,終由警察請他離開車廂 。短片引起熱議,既有認為制度把難追上科技的年長一輩置於不顧,亦有一些港人據此論斷本港不應推行「健康碼」。
類似內地的「健康碼」可能做成的種種不公,固然值得警惕,但港人更關注的是「香港健康碼」會否一樣追縱使用者日常行蹤等個人資料,甚至成為龐大監察與懲治系統的一環,而這說法正在社交媒體圈不斷發酵。
惟對港府來說,完全是表錯情。港府近期三番四次,包括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周一再在電台節目重申,「香港健康碼」與內地「健康碼」根本上完全不同,「香港健康碼」沒有追蹤功能,純粹讓市民前往廣東或澳門等地時作通關之用,只會儲存申請人姓名、出生日期、證件號碼、檢測機構、核酸檢測結果和出入境等資料。
但這又不能怪市民疑慮,因為近期確有政黨及商界高調建議,仿效內地「健康碼」般,應用「香港健康碼」作為市民能否進出商場、食肆等場所的標準,情勢迫得包括特首林鄭月娥也不得不在上周五公開強調有關建議不切實際,以香港社會的接受情況,根本沒有條件跟隨內地做法。
港府接連澄清,皆因事關重要,正如邱騰華所指,類似「香港健康碼」的兩個地區互相承認防疫標準,容許兩地市民過境出入,不用強制檢疫的安排,將是新冠病毒揮之不去下的新常態,是旅客、商務人員往來、探親等漸漸回復的關鍵起步,若邁不開這第一步,旅遊、住宿、零售等行業生意和就業的復元,將無從談起。
邱騰華表示,已與8至10個國家互相查詢有關「旅遊氣泡」即互相通關的模式,目前正跟泰國及日本深入商討細節。其實是否稱作「健康碼」並不重要,這些國家也不一定把互認記號叫做「健康碼」。既然名稱可能令部分港人疑慮,何妨改名,例如用「過境碼」、「旅泡碼」之類名目,避免市民將之與內地「健康碼」混淆。港府可透過舉辦公開徵名比賽由港人投票,既讓市民參與政策,還可藉此廣為闢謠,減少因名稱而令「旅遊氣泡」節外生枝,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