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檢測市面46款鯪魚、沙甸魚及吞拿魚罐頭,發現全部樣本均含有不同種類和含量的金屬污染物,主要是砷、汞、鎘和鉛。
消委會於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從超級市場、百貨公司等地方搜集了46款常見的罐頭魚樣本,包括7款鯪魚、19款沙甸魚及20款吞拿魚,每罐售價介乎7.8元至149元不等。全部樣本均檢出金屬污染物,但含量不高,亦沒有超出現行《規例》及《修定規例》所定的上限。其中,九成沙甸魚及六成吞拿魚樣本檢出金屬污染物鎘,過量攝入可導致慢性中毒。逾七成沙甸魚及逾一成吞拿魚樣本檢出無機砷,無機砷對人類毒性比較大,長期攝入可致神經和心血管等疾病。
消委會亦在12款樣本中檢出致癌物多氯聯苯,有6款檢出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當中含量最高的罐頭仍低於歐盟容許上限,以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計算,每日進食約0.6罐,才會超過可容忍攝入量的上限,長期每天進食才會構成風險。
檢測亦顯示,即使經過高溫處理,3款罐頭魚均含豐富蛋白質,沙甸魚的奧米加-3脂肪酸含量最高,鈣質含量則以鯪魚和沙甸魚含量較高。消委會提醒,罐頭鯪魚通常經過醃製和油炸,平均鈉含量最高,建議注意食用分量,以免攝取過量的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