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針對香港問題的角力,正以快打快互相過招。據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表示,人大常委會很可能在本周日(6月28日)表決通過「港區國安法」;而美國參議院更搶先於周四通過《香港自治法》,若眾議院和總統特朗普亦配合極速處理,國務卿在今年11月總統和國會選舉前,便要提交受制裁官員和金融機構的名單。按目前態勢,雙方都用上愈來愈多大殺傷力武器,由於中國已表明堅定不移訂立「港區國安法」,而美國又揚言一旦立法削弱香港自治,就會施加制裁,大動干戈恐怕無可避免。
去年11月19日美國參議院通過《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後,眾議院隨即在翌日放行,特朗普於11月27日揮筆簽署成為法律,估計在處理《香港自治法》時亦將如此,而且內容更辣。
相比去年底,現時中美關係更惡劣,美國對北京的敵意有增無減,加上參議院版本的《香港自治法》已接納特朗普提出的修訂,府會合作已無懸念。
根據法案要求,國務卿應在法例生效後90日內及未來每一年,向國會提交報告,列出致使中國不履行在《中英聯合聲明》與《基本法》內對香港義務的官員或機構,總統須在1年內予以制裁。之後,國務卿要再向國會呈交與這些官員有重要交易的金融機構名單,總統須在1年內向這些金融機構實施制裁。
按上述時間表,制裁名單很可能在今年9月至11月間出台,時間上十分敏感,剛好是美國大選前夕,所有決策都離不開選情,尤其積極爭取連任的特朗普。
特朗普雖貴為總統,實際是個不甚講究政治道德的商人,對他來說什麼都是買賣,好像日前他向傳媒承認,為確保中美貿易談判不受阻擾,決定暫緩制裁涉及新疆「再教育營」的中國官員。《香港自治法》可能也是他手上另一個可和北京交換的籌碼,若未來選舉形勢不差,中國又願意給予多些經貿利益,制裁名單說不定會是雷大雨少。
不過,今年11月不只選總統,還會改選全體眾議員及三分之一參議員,相信不論共和或民主黨的候選人,都會按自身需要瞄準中國出招,而且《香港自治法》已列明若總統不作為,國會也可以單方面推動制裁,意味未來並非特朗普一個人說了算。
美國國會約150名共和黨議員,近期在一份名為《強化美國以及應對全球威脅》的安全報告中提出139項建議,包括制裁多位中國涉港官員。
圍堵中國已成為美國朝野的共識,提出的法案一條比一條辣,封殺中國企業的名單一份接一份,大有趕盡殺絕之勢。港人雖身處風眼中,卻不容置喙,只能眼定定看着惡鬥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