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出,目前中國經濟在低位穩定,且仍不平衡。但政策層面的積極因素,包括房地產和新能源,逐步積聚,可望緩和債務低物價循環失速風險。真實信貸和通膨可能有望穩定。
報告表示,A股港股市場4月中旬以來強勁反彈,該行的股票策略師表示地緣政治風險和主要市場波動加劇引發的分散投資、以及對中國股票低配倉位和空頭部位的回補是重要誘因。
在宏觀層面,雖然已公布的4月經濟數據顯示市場情緒可能偏樂觀,但經濟已在出口和製造業投資支撐之下企穩,已逐步成為市場共識。下一個辯論焦點是增長企穩的可持續性。該行認為一些領域的政策正在逐步取得積極進展,經濟增長從而有望在今年保持穩定,即使結構仍稍顯失衡。
報告指出,首先,中國政府已採取初步行動去抑制某些新興行業的產能過剩,認為特定行業更趨節制的產能投資,可能會減輕PPI通縮對利潤率造成的壓力。同時,中國正在深化與東歐在綠色產能的經濟合作,或有助於緩解中國衝擊2.0引發的貿易緊張。
其次,在國內消費需求方面,汽車業以舊換新的計劃好於預期。第三,關於房地產市場,政治局會議表示正在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市場開始形成預期,認為中國政府可能會動用財政購買待售房屋。最後,股市改革有助於長期提高投資回報,並推動經濟再平衡。
不過,考慮到上述措施的落實難度,大摩認為可能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應該會提振市場情緒。
該行認為,儘管這些政策措施的力度還不足以讓其相信「再通膨道路已逐步清晰」,但還是有幫助於今年穩住經濟。近期積極的政策動向,疊加政府債券發行滯後帶來的周期性利好,應該會在未來幾季度遏止債務低物價循環進一步惡化。認為在金融體系「擠水份」導致4月信貸和貨幣數據明顯低於預期之後,信貸增速可能會逐漸企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