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十四五(2021-2025年)」規劃綱要草案,未有如「十三五」規劃般設定未來5年經濟增長目標,只提到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保持在一定增速是有把握,不設定具體量化指標,有利於更積極主動從容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增強發展的靈活性。
胡祖才指出,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的核心指標,「十四五」綱要草案中仍然保留了這個指標,只不過表述做了調整。到2035年人均GDP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實際上隱含未來15年GDP增速需要保持在合理區間,隱含定量表述,並不意味不要GDP增速。
他表示,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不建議簡單以GDP增速論英雄,不能為了經濟發展不顧質量效益和生態環境方面的後果,但另一方面實現現代化也需要合理增長。綱要草案的處理方式實際上是有效兼顧這兩方面的需求。
他又提到,在主要指標設置上,民生福祉類指標數量最多。此次《綱要草案》20個主要指標中有7個是民生福祉類的、佔比超過三分之一,是歷次五年規劃中最高的。這些指標覆蓋就業、收入、教育、醫療、養老等各民生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