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市場一直關注如何推動利率「兩軌合一軌」。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表示,併軌的方向是基準利率軌,往市場利率軌去併,又認為人行暫時沒有進行量化寬鬆(QE)的必要和可能,而購買國債的意義也不大。
人民銀行主管的中國《金融時報》引述孫國峰指出,人行推動利率「兩軌合一軌」積極破解利率約束的障礙。利率併軌的關鍵在於怎樣發揮人行政策利率的作用,使傳導機制更加順暢有效,無論是市場利率還是基準利率,都應當和人行政策利率形成更緊密的聯繫。
他稱,從效果來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正在明顯改善,今年初以來,情況也正在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下一步,央行將進一步加大貨幣政策工具創新的力度。
談到QE問題,孫國峰表示,QE問題其實也與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關,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和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結構是密不可分的。世界上金融體系的結構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另一類是金融市場為主的金融體系。中國是典型的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
他稱,通過銀行來進行傳導的過程當中,可能也有一些約束,但人行正採取一些措施,這些貨幣政策傳導的障礙和約束正在逐漸得到解決,下一步會得到更好的解決。無論從金融體系結構的角度,還是從貨幣政策操作的成效來看,暫時都沒有進行QE的必要和可能。
對於央行是否會購買國債,孫國峰指出,目前國債在貨幣政策操作框架中的主要作用是作為抵押品,在公開市場操作中需要高質量、高等級的債券作為抵押品,其中國債是最主要的部分之一。
他續稱,從國際經驗來看,在人行資產負債表中,國債資產佔比較高、通過購買國債形式投放基礎貨幣的一些發達經濟體,比較典型的是美國。而聯儲局購買國債的數量與現金投放的數量基本上掛鈎,這是信用貨幣制度發展的歷史演進結果。美國財政部發行現幣,聯儲局發行現鈔,這背後都是財政的信用。財政的信用與狹義鑄幣稅掛鈎。至於中國現鈔發行的基礎是國家掌握的物資,所以央行購買國債的意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