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郭顯通】本應是最無憂無慮的赤子,在今日香港卻變成不幸的輕生學童。今年學童自殺率創五年新高,政府急推「三層應急機制」撲火,學者形容「無對症下藥」,皆因學童自殺是因為不再幸福,甚至感到被遺棄。為何天真爛漫的兒童不再幸福,甚至走上不歸路?
「我不是什麼重要的人。」這是近期大熱電影《年少日記》裏面一句對白,主角傑仔曾經夢想有一天會成為他想成為的大人,但他的故事最終永遠停留在十歲那年。2023年香港,也有37個傑仔。
根據警方數字,截至11月中旬錄得306宗學童輕生個案,其中37人死亡,其餘列「企圖自殺」。「統計資料無分中、小學,但確實看到有小學生自殺,很不理想!」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學生支援)兼精神科學系教授陳秀雯五年前起調查兒童及青少年健康問題,發現近7%學童曾有自殺念頭或行動。到底發生過什麼事?
2023年2月起,全港中、小學陸續恢復面授課堂,至今未滿一年。疫情期間社交距離影響身心健康,「復常」本應是撥亂返正的良機,為何學童自殺慘劇頻生?
「復常」Chur爆小學生
「好多小朋友根本未適應全日制workload。」Shirley(化名)是小學教師,曾經任教兩間小學,她告訴記者親見小學生返到校園後學業、課外活動「兩頭唔到岸」,皆因過去校際比賽、大型活動等仍未回到疫情前,那時學生仍有喘息空間。
「今年我感受到,好多學生一時應付不到那麼多。有學生每日放學後有課外活動訓練,很晚才回家做功課,然後又要溫習測驗、默書,有些真是攰到功課都無心機做,成績變差又會自責。」Shirley無奈道:「其實唔係個個學生都十項全能。」重點是,他們只是個孩子啊!中大醫學院做過有關學童睡眠質素的調查,發現在6-17歲這一年齡段中,有10%人睡得很不理想,陳秀雯解釋,「他們行程很繁忙,不是因為玩,而是做功課做到無時間睡」。
三年疫情,學業幾乎停擺,初中生其實與小學生無異。李永嘉任駐校社工七年,小學、中學都做過,依她觀察,這幾年升中的學生,其實「感覺好似小學生」,失去了幾年正常的校園生活,回過神來已是中學生,卻一時未調整得過來。她坦言,不少學生跟她說過有輕生念頭。
原文請閱1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