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傳媒人杜思平】日本企業7&I控股(Seven & i)9月1日拍板把旗下百貨公司業務崇光和西武賤賣給美資基金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反映日本以至香港等世界各地的百貨公司已經不復昔日盛世。在新的消費模式下,百貨公司仍有出路,可惜崇光及7&I接連策略失誤,令日本的崇光落得瀕臨消失的下場。
西武池袋本店的員工8月31日罷工停業,是日本61年來首度有百貨公司罷工,但未能令管理層回心轉意。理論上,交易作價2200億日圓(約116億港元),但扣除負債等因素,7&I實際只收到8500萬日圓(約447萬港元),跟把崇光.西武共10間分店免費送給Fortress沒有分別。
日本百貨店受到的第一個打擊是時裝連鎖零售店。全球百貨公司原本主打服裝,衣服鞋履在1991年佔日本百貨公司總銷售的40.4%,但在2019年已跌至29.3%,很多時裝品牌自己設立專門店,而且日本經濟「迷失30年」,日本人改為穿着較樸素、便宜的衣服,消費者不太需要特地到百貨公司添置衣服。
百貨業捱過專門店的挑戰後,又要面對網購崛起,專售衣服的網店逐漸流行,令人更少動機要到百貨公司購買服裝,疫情令日本人更習慣網上買衫,服裝佔日本百貨公司銷售在2021年再跌到26.4%。
相對於百貨公司,商場似乎是更適合這個年代的綜合式購物消閒場所。松坂屋母公司J. Front跟一些地產商合作,2017年在松坂屋銀座店原址改建成高檔商場GINZA SIX,成為銀座新地標,除了商店,還有屋頂花園,以及能樂表演場地。J. Front也在2020年把曾經是崇光大阪心齋橋分店的地點建成PARCO,PARCO是介乎百貨公司和商場之間的購物場所品牌。
有些百貨公司也朝高級超市的方向轉營,最明顯的例子是吉之島(JUSCO),這間百貨公司1970年由岡田屋等3間三重縣地方公司聯合組成,2001年易名永旺(Aeon),現時業務主要是便利店、超市、購物中心和專賣店。上面已提及,原本是百貨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的服裝部面對很大挑戰,其他產品的銷售比重上升,例如食物。英國的馬莎百貨也有類似情況,過去十多年食物業務錄得不俗的增長。
百貨店逐漸不再是日本零售的代表,談及日式商店,現在更可能聯想到疫情期間在香港大肆擴張的Donki。其母企是泛太平洋國際控股,Donki在日本稱為「唐吉訶德」(Don Quijote),泛太平洋當年想把連鎖折扣店「唐吉訶德」輸出海外時,發覺已有人註冊了這個商標,因此海外版稱為Donki。Donki冒起,反映日本消費者更傾向到便宜的購物地點逛街,尤其是年輕一代,這是百貨公司面對的最致命打擊。
原文請閱11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