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郭顯通】自香港工業式微,大量工廠大廈已轉變用途,零售、飲食、文創、共享辦公室……。近年,工廈更變身成為高科技基地,大量中資、港資、外資進駐,設立數據中心。科技界人士指出,科學園、數碼港已面臨飽和,北部都會區、河套地區建設遠水救不了近火,反而可以善用大量現成的工廈,改裝成高科技產業基地。
觀塘駱駝漆大廈食肆違契風波,令門庭若市變門可羅雀。
但,工廈的使命還未完結!今年4月仲量聯行發表《投資概覽:物流及工業物業市場的蓬勃發展》,報告顯示數據中心需求強勁,其中嘉民集團在荃灣西的數據中心項目預租率達到八成七,而萬國數據的HK1數據中心預租率更高達96%,中電、長實和安祖高頓等企業紛紛搶灘插旗,盛況空前。
去年上半年最矚目的一宗補地價,莫過於萬國用4.675億補完旗下葵涌藍田街2至16號,正是一個數據中心發展項目。在此之前,萬國創始人黃偉在2019年10月已用8.8億元購入大圓街2至10號美羅工業大廈後,向城規會申請重建為數據中心,算上已是集團在葵涌的第三個數據中心工廈項目。黃偉說,中國及亞洲數據中心行業正處增長的早期階段,未來會以香港作為主要基地。
外資也不遑多讓!美資基金Nuveen旗下公司Asia Pacific Cities Fund去年4月以28.8億元購入葵涌貨櫃碼頭路43號集運中心,盡用本來已用作數據中心的項目,將停車位及上落貨處都改為數據中心,地積比擴至逾十倍。該公司資訊長及亞太區主管Louise Kavanagh形容香港市場為「亞太城市重要戰略投資」。
自八十年代工廠北移,香港工業式微,很多老舊工廈單位轉型食肆、零售、文藝場所……隨着「先進工業化」時代來臨,香港工廈任重道遠,未來將再有用武之地。
工業式微的遺害
話說當年工廠北移,香港轉向服務型經濟,金融業角色愈來愈吃重,長年佔去本港GDP逾兩成。然而多年來嚐盡「國際金融中心」甜頭後留下的禍根是:無實業。
「香港一直都過於被動。」香港中文大學工學院副院長(外務)、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創新科技中心主任黃錦輝憶述香港電子業的光輝歲月,連中芯國際都想落戶,最後雖然被上海撬了牆腳,卻也足證香港科技實力。
但香港近二、三十年的脆弱有目共睹:97亞洲金融風暴、911事件、08環球金融危機,本港屢受國際經濟波動之害,「美國一塌市,我們就跟着塌,因為我們沒有實業」。隨着國家大力推動數碼經濟,港府宣布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換言之,香港再次發展實業的時代要來了。
原文請閱11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