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郭顯通】中央政府罕有地祭出兩招大力救股市,鮮明態度引發中港股市升浪,成交量更驚人。惟投資業界人士提醒,中央態度雖明顯轉向,但中國經濟仍處轉型初期,救市「組合拳」未見其效,心急入市的投資者宜採保守策略,穩中求勝,特別可以留意政策支持下受惠的板塊。
那麼細分來看有哪些賽道「值搏」?老虎證券香港投研總監陳慶煒條分縷析:
一、高息股,包括公用事業及基礎設施。由於盈利、分紅相對穩定,加上最可能受惠於政策,「是較保守的選擇」。舉例財政部宣布發行特別國債,以補充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政策明撐內銀;而在政策出台之前,9月中旬多家內銀宣布派發中期股息,令內銀股價顯著跑贏大市(恒生港股通中國內地銀行指數今年首8個月總回報達23%),只不過政策出台後升幅相形見絀,據洪灝意見,則與潛在回報不及其他板塊有關。
二、必需消費品,如家電。「本身中國製造業以家電較成熟,又屬必需品,此前一直與房地產景氣相關(房子裏要有家電),現在房地產市場穩下來,這些公司的業績、分紅都穩定」。中國海關總署今年8月發布最新數據,中國家電品類前七個月出口總額逾4000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多18.1%,不僅較全國整體出口增速高11.1%,亦已連續17個月同比正增長。
三、科技:國家關注焦點。「國家希望加速『科技自主』,突破『卡脖子』,所以我覺得如半導體、芯片、雲服務、數據庫、辦公軟件和信息安全相關板塊都是接下來國家的焦點,任何刺激政策出台都可能受惠」。早於今年5月,中國已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股份公司」(簡稱「大基金三期」),以推動晶片產業發展,抗衡制裁,公司註冊資本達3440億人民幣,為歷來最大規模。
四、醫療大健康。此板塊較特別,因唯獨它不受任何政策影響,「老齡社會是大趨勢」,當中又以醫療設備最值得關注,事關類似傳統製造業,「我們中國製造業認第二都好難有人敢認第一」,有別於研發新藥,「成功研發就翻好幾倍,但一失敗就面臨破產」,醫療器械則相反,本身亦符合國策邏輯。
「港股這邊的互聯網、科技板塊估值不止『腰斬』,甚至是『腳趾斬』。」陳慶煒指出企業估值至今未完全修復,而接下來政策如何令一直以來的「通縮預期」變成「再通脹預期」則是估值能否完全修復的關鍵,「我預期未來一、兩年市場都是反反覆覆,有時好些,有時不行」。全球股市波譎雲詭,中港股市作為「政策市」佼佼者,能否「穩定軍心」,還看中央未來後着。
原文請閱11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