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傳媒人杜思平】按國家來比較的話,美國辦公室空置率較英國等歐洲國家嚴重,因為美國辦公室的供應本來就較多,而且疫情前平均每名員工佔用空間較歐洲和亞洲高,所以美國企業更大刀闊斧減少寫字樓面積。
新冠疫情過了大概一年,一些期間改變了的生活形態卻沒重回疫前模樣,其中一個是工作模式。病毒曾令很多人在家工作(WFH),現在大家可重新出街,但很多人依然不會每個工作天都返回辦公室,變成部分日子在公司工作,部分日子WFH,即所謂「混合工作模式」(hybrid working)。這對全球大城市的商用物業市場造成很大衝擊,而且城市面貌也會隨之換上新裝。
筆者整理了香港等東亞城市、英國和美國城市的寫字樓空置率數據,比較疫情前(2019年第四季)和最新今年第二季數字,雖然社會重開,經濟活動較疫情期間反彈,但寫字樓丟空情況遠高於疫情前夕,不少城市的空置率更是十多年新高。雖然不同城市都有其獨特因素,但世界大方向卻一致,企業整體上縮減了租用寫字樓的面積,導致整個市場供過於求。
在談論對商用物業市場的影響前,先簡介一下逐漸流行的混合工作模式狀況。
每周有三天回公司
簡單來說,只要仍能完成任務,老闆接受員工毋須天天身處辦公室。混合工作模式的員工通常每周有3天回公司,周二、三、四最多員工在公司出現,周一、五是在家日,當中又以周五最少員工在辦公室出現,根據美國的研究,現時周五回辦公室的員工比率較周二至周四低10至20個百分點。顧問公司麥肯錫7月發表的報告指出,2020年第一波疫情全面封城導致美國大城市回辦公室工作的比率大跌超過九成後,逐步回升,但升至疫情前的七成左右便穩定下來,看不到完全回復至疫前水平的跡象。
要理解混合工作模式如何影響寫字樓市場,應先了解這種模式出現的原因。除了因為疫情令大家發現,不用到公司報到也能完成工作外,更因為現時全球勞工求過於供。老闆雖然想親眼看到下屬工作才安心,但聘請不到員工時也要妥協。
原文請閱10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