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10月2日

【信報月刊】林正財:環保也能賺錢! —— 改變生活習慣 推動可持續發展

【本刊記者郭顥通】有時候,當一個國家要全力拼經濟時,或會不惜犧牲環保。然而,隨着人類環保意識不斷加強,生活習慣改變,環保漸成為足以左右經濟的一股力量,人們投資、消費時都會考慮環保元素。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林正財多番強調,「可持續發展」是一平衡概念,環保、經濟不僅並非對立,還相輔相成。

林正財的家及辦公室都有個袋子,裝着平時回收箱不收的廢物(如小電器),積存到一定數量就拿到「綠在區區」回收,「要幫每個人建立起自己的綠色經濟圈」。

所謂綠色經濟圈,環保署2020年末推出《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市民帶八種回收物到綠在區區回收,就可以儲積分換禮品,真是「扔垃圾都可換包米」,頗具經濟效益,而市民需要做的,只不過是分類好廢物。

經過多年努力,林正財留意到,綠色消費者(Green Consumer)終於出頭了!他最近與一家年輕環保初創聚頭,本來以為後者想請他出面幫忙跟大商場談合作,豈料正好相反,「商場要畀返錢佢請佢合作」。林正財喜道:「情況逆轉了!」

財團「紆尊降貴」與初創合作,目的有二:

一、吸引投資。ESG是近年投資界最灸手可熱的概念之一,投資者會密切注意企業的行為是否「可持續」,多於只看回報。中東最大經濟體沙特阿拉伯(沙特)是傳統石油強國,賺錢能力向來是世界前列,但近年為發展成投資強國,沙特的《2030年願景》中,竟有意減少依賴石油!

林正財認為,沙特正是捕捉到可持續發展趨勢,因此銳意轉型,讓自家經濟體「可持續」。香港本地財團當然亦不甘後人,「與初創合作,在商場放置環保裝置,有利ESG評分」。環保與經濟,漸漸密不可分。

二、吸引消費。根據資誠《2023全球消費者洞察報告》,近八成消費者願以更高價格購買永續或環保產品,或是具高道德聲望企業產品,顯示可持續發展是有市場的!「消費者覺得自己對環保有貢獻,所以很樂意這樣消費」。

林正財分享一次購物經歷:「最近我朋友旅遊遇劫,搞到我很驚,即刻上網買個袋,𠝹刀都𠝹不開那種,最後我選了一個品牌,因為它說會投放1%收益於海龜保育,good point!」芸芸選擇之中,這個牌子可能貴些,但林正財就是看中了它保育的理念。

原文請閱10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