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呂麗嬋、本刊總編輯鄧傳鏘】每年2至3月,藝術節都會為香港觀眾帶來世界級的節目,鎂光燈下的演出成為焦點,但華麗舞台背後,由統籌、製作到宣傳,需要無數人的努力,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Tisa)是其中之一。「藝術節揀選的節目,要和觀眾一齊行,不能曲高和寡,但亦不代表要隨俗,要和觀眾一同尋找新視野。」今年藝術節首演的《拉娜》,結合人工智能、虛擬實境及360度感應追蹤等新科技,藉着科技令觀眾與藝術互動。
「科技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你見到很多人手機不離手,藝術自然也不可能缺席,我們希望在這方面有更多的探索,尊重傳統的同時也往前行。」Tisa表示,今年藝術節,期望演出和製作在科技運用上作出更多新嘗試,發掘更多可能性,由芬蘭移師香港的《拉娜》,正是重頭戲。事實上,2020年《施政報告》已表明政府會積極推動和支持藝術科技發展,Arts Tech勢成藝術新趨勢。
科技、互動、沉浸式體驗……,今屆藝術節以「連繫」為主題,延續去年混合現場和數碼媒介演出的模式,共有逾50套現場節目及15套網上表演節目,同時舉辦400項加料節目和教育活動,要處理這麼多節目,全靠Tisa和她的60人團隊。「我的同事都對藝術充滿熱情,成日要OT,偶爾見到有人早走,十成九是跑去看藝術節目。」
一年一度的藝術節,令人翹首以待,Tisa說揀選節目亦有一套準則,「要和觀眾一齊行,不能曲高和寡,但亦不代表要好通俗,而是要帶領觀眾有新的視野,如果連我們都不肯嘗試,觀眾更加無機會看到這些演出」。需預視藝術走向,又需與觀眾同行,疫情前總會到歐美交流取經的Tisa說:「雖說非由市場主導,但亦不能不顧市場……好慶幸這些年就算有個別節目票房未如理想,整體都能達致收支平衡。」
原文請閱2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