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修訂《逃犯條例》而引發的大規模示威遊行,演變為持續的暴力衝突,令香港的法治環境受到極大破壞,遭遇回歸20多年來最大危機。著名法學家、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千帆接受《信報財經月刊》採訪時強調,亂局突顯了香港特區政府、立法會與民意之間的脫節,解決關鍵在重啟政改,落實普選,推動街頭政治走向議會政治。--本刊特約記者司馬燊
他同時指出,爭取自由權利必須遵守法治底線,既然已經通過遊行表達了訴求,接下來就應當將重點轉向爭取實現訴求,如果繼續訴諸暴力,反而不利於香港的民主自由運動。
張千帆指出,香港近期局勢 惡化的直接原因是「送中」條例,港人擔心一旦通過可能會因此削弱香港的法治。制度上的間接原因則是缺乏真普選。出現政治紛爭,在西方議會制國家很常見。比如,香港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是議會制政體,政府也可能會提出一些不靠譜的法案,結果引起抗議和大規模不滿,但解決方法很簡單。如果政府的措施引起的影響足夠大,就會引發不信任表決,議會就會「倒閣」,內閣就要集體辭職,議會就要重新改選。選舉就是要重構政府,選出體現人民切身利益的議員,並且再重新組閣。這樣就不會出現大規模街頭抗議,乃至發生暴力事件,引發政治和社會危機。
反過來看,香港這次之所以發生危機,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沒有普選,或者說普選做的不徹底。說沒有普選不夠準確,畢竟立法會一半是普選的,但另一半是功能組別產生的,特首也不是普選的。這樣就導致了特首可能過於自信,匆忙提出了「送中」條例。從香港立法會目前的格局看,她的確可以肯定透過立法會投票是可以通過條例的。然而,從大規模抗議來看,大多數香港民眾是不喜歡這個法案的。
普選滯後是癥結所在
張千帆認為,這就說明,特區政府、立法會和民意產生了巨大的衝突和脫節。這個衝突的背後就是民主的缺乏,是普選體制的不完善。因為特首和立法會不是普選產生,所以產生了嚴重不符合民意的「送中」條例。
「這是為什麼我把周期性選舉和法治都當作是『政治自然法』的一部分,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如果在這兩條出了問題,就不可能治理好。」張千帆指出,香港局勢持續不斷惡化,陷入了僵局而沒有緩解的跡象,原因就是民主(周期性選舉)出現了問題,歸根究柢是選舉體制不能讓特首和立法會充分代表民意。香港還有遊行示威和言論自由,民眾就通過大規模遊行,迫使港府事實上撤回了法案。
原文請閱9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