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發展促使區域供應鏈不斷整合,近年亞洲不少新興經濟體跟隨中國步伐,逐步建立現代化生產基地,希望促進經濟發展,同時提升人民收入水平。這些地區的生產成本相對偏低,部分更擁有充足的工業用地和勞動力供應,因此成為亞洲以至全球生產企業及相關投資者考慮轉移生產的新興目的地,以及採購原材料和工業物料的新來源地。
內企轉型升級需要
中國內地經過30年快速發展後,投資環境正逐漸改變,內地企業極需提升業務價值,同時利用外部資源增強競爭力。事實上,雖然中國的出口成績驕人,但大部分加工企業只賺取微利或加工費。2015年,中國工業企業收入高達111萬億元人民幣,可是大部分企業只從事貼牌生產等較低增值活動,平均毛利率只有6%;即使生產較高技術產品,亦只集中加工和組裝等較低增值工序,處於產業鏈較低端位置,業務的增加值相對有限。
另一方面,近年中國內地生產成本不斷上漲,促使部分在沿海地區設廠的企業,積極考慮向成本較低的內陸地區轉移生產營運,部分更選擇把勞動力密集工序和較低增值業務遷往海外,一方面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可以規避海外國家針對中國的貿易壁壘限制。不過,企業面對全球及中國內地市場放緩問題,單單降低成本難以保證長遠業務可持續發展。為尋找出路,內地企業近年把轉型升級設定為主要的發展策略,逐步轉型發展增加值較高的研發/設計、營銷等業務,或從自動化生產技術、產品質量入手,希望通過升級把整條價值曲線向上推移,提升業務的競爭力及增加值。
邁向高技術產業發展
在市場壓力及政府政策鼓勵下,內地企業積極結合內地和海外資源進行轉型升級。其中高技術製造活動不斷增加,由2012年佔所有工業增加值9.6%,上升至2016年12.4%(約25 萬億元人民幣),期內每年平均增幅約為12%。這些發展其實同時改變中國的對外貿易結構,2015年高技術產業的出口交貨值超過5萬億元人民幣,佔當年所有工業出口交貨值43.9%。這些出口當中超過九成產品屬電子通信設備類別,以及電子計算機和辦公室設備等電子產品,其他高技術產品出口如化學和醫療器械等只佔少數。
在中國成為全球最大電子終端產品生產者的同時,仍需進口各類晶片組、半導體產品等關鍵零部件,以及各類高精密度生產設備。加上亞洲地區的電子產業供應鏈日漸發展,中國電子企業(包括外資企業)也因成本及地區分工等關係,往外部低成本地區轉移部份較低增值的生產和採購活動,並且從亞洲(及其他地區)進口主動及被動零件等,以支援在中國的有關生產和終端製成品/半製成品等出口活動。
香港企業發掘供應鏈商機
香港貿發局於2016年在香港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在香港的製造商和貿易商的業務發展。2,562份有效問卷的結果顯示,目前大部分生產商仍以珠三角(79%)為最主要生產地點,10%則在東盟擁有生產基地。但為應付未來業務發展,9.7%受訪製造商表示計劃開設新廠房,13.7%表示計劃搬遷現有廠房,當中選擇珠三角和東盟地區(特別是越南)的企業比例分別為59%及23%,其他地區則顯得較為次要。
相對香港貿發局於2013 年進行的同類型問卷調查,三年間在亞洲地區有設廠生產的香港企業比例上升超過一倍,特別是較多企業已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進行生產活動,並且分別有18%和14%港商目前在亞洲地區採購各類成品和原材料,顯示香港企業正跟隨跨國企業步伐,與亞洲地區供應鏈的上游和下游企業建立業務合作關係。
成功案例:
港商調整生產布局 享受國際貿易優惠
不少在中國內地從事生產業務的企業近年積極「走出去」,轉移部分生產業務往東南亞及其他地區,以應對內地生產成本上升挑戰。總部位於香港的聯泰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聯泰」)執行副總裁陳祖恆先生指出,企業亦須考慮生產成本以外的一系列因素,例如外國貿易措施、轉移生產地的供應鏈狀況,和最終客戶需求等,才能有效提升整體的生
產及營運效率。
陳祖恆表示:「受惠於美國放寬普及特惠關稅制度(GSP),緬甸及柬埔寨等受惠國所生產的皮包產品出口至美國,現已獲免關稅待遇。另外,根據個別不同的GSP 協議或自由貿易協定,兩地出口手袋產品至歐盟、日本及中國等,亦獲得免關稅待遇。為把握機會,聯泰近年於菲律賓及柬埔寨致力提高產能,並整合部分成衣生產設施轉為生產皮包,加快在當地發展手袋製造業務,以享受有關稅務優惠。」
聯泰是全球領先的消費品生產及供應鏈集團之一,專業生產成衣及手袋、背包等配飾產品,利用具競爭力的價格、高質量、快速回應等優勢,為國際知名品牌提供原設備製造(OEM)和原設計生產(ODM)服務。「對於部分較標準、或生命周期較長產品,例如T 裇、內衣和運動型包袋,客戶可能較着重低成本而願意承擔較高的生產風險、較長的生產周期, 有關生產便可能需要轉移到低成本的較落後的生產地點, 例如孟加拉和埃塞俄比亞。」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一帶一路簡訊及分析 : http://bit.ly/2GyARqy
資料提供: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