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股災後,A股遭到國際投資者唾棄,港股也疲不能興,紐倫港地位亦被紐倫坡取代。在市場風雨飄搖之際,香港前證監會主席梁定邦很有迫切感。IPO排名、成交量、市值……,他認為這些表面的數字遠不如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四個字來得重要。--- 《信報財經月刊》總編輯鄧傳鏘、實習記者麥善恆
「上海的CFA協會成立只有幾年,人數已拋離香港。我還發現,上海人中學已很注重英文,英文程度甚至比香港高。」他憂慮長此下去,香港人才不足問題很大。
「為什麼讀完大學商學院,得到榮譽學位,卻要找一份八九千元的文員工?很可憐!你可以說,內地清華、北大學生剛出來也只是三四千元。問題是他們有向上流的機會。在香港,要運氣很好才能爬上來。」
金融中心地位的奠定,靠的是各種專業人才打拚。梁定邦擔心人力資源錯配及不足窒礙發展。現時職場怪現象是,一方面大學生找工難,一方面企業慨嘆找人難。
梁定邦分析,癥結在錯配,在科技衝擊下,全世界金融業正轉型,以銀行業為例,傳統生意遭淘汰,一部櫃員機可代替五個櫃台出納員,所以東亞會裁員。但與此同時,FinTech(金融科技)、risk management(風險管理)、compliance(合規)卻很缺人。
他指出,這些短缺人手的工種均需要經驗,不論紐約抑或倫敦都是「沒有經驗的人太多,有經驗的人太少」,香港尤其嚴重,然而缺乏磨練的機會,又何來經驗呢?
他批評,香港金融業界一向奉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某一項目需要什麼人,便臨時到世界各地物色,由於香港進出方便,不需工作簽證,隨時可以飛一批人過來,完成任務後飛走。這種即食文化形成了惡性循環,本地人才得不到磨練機會,沒有經驗上不了位,金融機構就愈要依賴「外勞」。
梁定邦曾兼教香港中文大學、科技大學、嶺南大學等多間商學院課程,經常幫學生撰寫推薦信、找工作。「政府花這麼多錢在教育上,卻沒有做好對接,畢業生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節錄《信報財經月刊》
Android揭頁版:https://bit.ly/hkejmonthlyandroid
iOS揭頁版:http://bit.ly/hkejmonthly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