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2月9日 中國財經

【信報短評】撥開通縮迷霧 經濟非全向好

內地時隔11年再次出現通縮,周三公布的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按年跌0.5%。細究之下,主要是去年飆升的豬肉價格大幅回落,拖低整體通脹,由於預期食品價格不會持續下滑,故未引起恐慌。其實,真正問題並非通縮會否持續下去,而是撇除食品等較波動項目後的核心通脹,沒什麼上升苗頭,反映民間消費動力仍嫌不足;同一時間,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跌幅進一步收窄,顯示上游產業轉好,並未帶旺下游需求,反而有擠壓下游行業利潤空間的風險。

11月全國CPI按年跌0.5%,主要是受食品價格下滑影響,最關鍵是豬肉價格急挫12.5%。內地去年爆發非洲豬瘟,生豬供應大減,導致價格瘋漲,如去年11月按年升幅達110.2%;現時養豬業已逐步復常,加上去年底比較基數偏高,估計CPI會再跌多幾個月,即使出現通縮,亦非全面或結構性。不過,換個角度來看,通脹雖從去年下旬起急速升溫,若撇開豬肉價格這特殊因素,通脹壓力並不明顯,甚至有物價升不起來的跡象。

事實上,扣除食品與能源的核心CPI,已連續5個月維持在0.5%,可謂似有若無,今年1月衝上5.4%的通脹並非真貌。通脹不慍不火不是全無憂慮,在11月數據的8項分類中,只有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的CPI按年有增長,顯見當局雖然不斷出招谷消費,還是未全面熱絡起來,要扭轉失衡,在催谷內需方面仍須下苦功。

至於周三與CPI一起出爐的PPI數據,其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按年分別跌1.5%和跌1.6%,跌幅雙雙收窄,反映上游行業的經營環境有所改善,製造業在疫後復甦勢頭持續。當然,購進價格的變化也涉及國際原材料市場的變化,例如原油價格上漲等等。若把PPI與CPI一起分析,會發現製造業供給向好之際,消費需求似乎未能全面趕上,過多的供給唯有轉投海外市場,難怪出口表現特別亮麗,11月以美元計的出口增幅達21%之巨。

另有一點值得留意,是出廠價格跌幅較購進價格跌幅為小,明顯有利工業企業利潤改善。內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由今年1至2月新冠疫襲下按年狂瀉38.3%,到1至10月累計已大為改善至恢復增長,按年升0.7%。不過,種種數據所反映的始終是製造業表現強,消費需求則較弱,難言健康。

其實,周三還有另一批重要數據公布,就是11月的社會融資規模、新增貸款及貨幣供應等,其中社融增加21300億元人民幣,新貸14300億元人民幣,廣義貨幣M2增加10.7%,全部皆非小數目。那麼在貨幣供應充足下,為何沒有催谷起通脹呢?寬鬆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是否未能全面惠及基層民眾,以致無法激起消費需求,物價沒有多大上升空間。

撥開通縮迷霧之後,可以看清真實面貌,要推動經濟穩步復甦,當然要繼續貫徹「六穩」和「六保」,因為民眾的處境似乎仍未得到全面改善;而寬鬆政策亦毋須急於撤出,反而要確保錢能真正落到基層手中。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