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3日

【信報月刊】電動車充電市場爆炸增長 港產初創HALO:北上不如南下

【本刊特約記者幸瑜、本刊總編輯鄧傳鏘】香港仔曾偉華(Martin)曾經舉家北上,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攻城掠地,創立的電動車充電企業短短兩年間已進佔全國第四位。豈料跑得快跌得痛,離開「親生仔」時一無所有,由老闆頓變打工仔。回流香港後,他告別野蠻生長模式,穩紮穩打創立HALO,目標是將香港電動車充電技術推廣至東南亞以至歐洲。

人人講北上發展,為何會回流香港呢?「一來我是土生土長,自然有種情懷;二來香港創業的步伐不似內地般『野蠻』生長,可以穩紮穩打嘗試更多東西。」有利有弊,本港創業成本較內地一線城市如深圳高一半,回本期變相拉長了,但他認為亦有自身優勢,「我們用的充電設備是歐盟標準,與亞洲大部分地方一樣,雖然創業難度高,但能在高難度的地方成功,便可能複製到不同地方,如新加坡、泰國和馬來西亞,甚至全世界。」

曾偉華分析,全球沒有多少國家或地區會一早預計到電動車以如此快的速度發展,故此10年前的城市規劃,根本無法完全應付今日需求,衍生大量後遺症,「一些屋苑只有18個位充電口,難道一世都只允許18個車主充電嗎?第19個怎麼辦呢?我們的工作就是把可用電力最大化,把18個位分配給90個車主。」

北上成功太易種禍根

「畢業後先在科學園的Start up打工,2008年創業賺到第一桶金,便把200萬積蓄與大學校友創辦EV Power(依威能源)。」當時智能手機面世不久,他走在時代最前,很快成為本地龍頭,2014年毅然北上發展。

2014年被稱為「中國電動車元年」,各省市紛紛鼓勵電動車廠落戶,提供地皮、稅務等補貼政策,促使電動車產業「南北開花」,他展露自豪的眼神說:「做到本地第一,便舉家搬到上海,花了短短兩年,我們的市佔率在內地排名第四,單計住宅和寫字樓更是一哥,那是一段值得回味的日子!」

EV Power由20多人的中小企,升級為250多人的企業,擁有過萬支充電樁,全國辦公室有6個,輕易融資達2億人民幣,在資本的推動下,得以像無數內地民企一樣野蠻式生長。「當時一年飛百幾次,有人接機送機,加上年紀輕,搵錢太容易,難免飄飄然,迷失了方向。」

頓悟之時,也是離別之時,他在2017年被迫拋棄「親生仔」,淨身而出,帶不走一片雲彩。「有日回到公司,在沒有任何知會下,發現自己辦公室的位置已經有人坐了⋯⋯傷心一定有,畢竟是自己一手創辦的,但相信這些經歷會令我日後更成功。」經一事,長一智,他得到的教訓是不應在公司太早階段融資,把大權交出來,並要尋找關係良好、眼光長遠的投資人。

原文請閱5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