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2月2日

【信報月刊】反壟斷不應只針對私企 陳志武:創造性破壞是好事

互聯網領域向來推祟「賽道理論」,燒錢圈地在中國屢見不鮮,從電商、外賣、短視頻到網絡遊戲,疫情更意外開闢「社區團購」這條新賽道,官媒高調批評巨頭們與民爭利,阿里巴巴、騰訊及京東成為反壟斷運動的打擊對象。平台經濟真的衝擊實體經濟?港大教授陳志武用「經濟的邏輯」拆局。--本刊記者李潤茵

近來國內掀起反壟斷運動,《人民日報》向互聯網巨頭發炮,批評他們「急功近利」,在「社區團購」進行補貼,「只惦記着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相反,在科技創新上,卻沒足夠「擔當」、「追求」及「作為」。

言下之意,是指阿里巴巴、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平台經濟代表,搶走小菜販「飯碗」,傷害弱勢社群,削弱實體經濟。一時間,以馬雲為首的互聯網新富,儼然淪為「人民公敵」;這次,陳志武再度跟中國官方主旋律唱反調。

社區團購屬「創造性破壞」

科企搶菜販生意?陳志武引用「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來反駁──「很多中小企給擠掉,但長遠而言,整體社會受益匪淺,並非壞事。」

為什麼有人賣菜都發大財?在在說明「該領域原本效率太低(low efficiency)、成本太高(high cost),存在很大改善空間,沿用舊方式的營運商,終將會被取代」。

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沃爾瑪(Walmart)。七十年代,沃爾瑪席捲美國鄉村,數以萬計雜貨店結業。「由於沃爾瑪進貨量大,有能力壓低代工生產價(OEM),那是小型雜貨店,永遠無法做到的!」

全因享有「規模優勢」,沃爾瑪「能夠提供更多選擇、更低成本的貨品」,時至今日,顧客量更數以億計;陳志武遂指出,今天中國情況,其實都一樣。

團購平台存在已久,只是疫情催生非接觸消費需求,尤其生鮮及日用品,遂吸引大量互聯網公司進場,惟「社區團購」的興起,消費者實際是受惠者,否則大量蔬菜瓜果的價格,不會低至「1分錢一袋鹽、9毛錢一份菜、1分錢一個橙」。

皆因每家巨頭為搶攻市場,如同官媒批評,用上「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來打開賽道,並且不惜「燒錢」進行補貼,據報每家平均每月每省,虧損都達到三四千萬元人民幣。

「過程是蠻殘忍的!」陳志武表示,當年許多美國人失去穩定收入,雜貨店還多數是家庭式經營,「正是熊彼得所指的『破壞』」。不過有破壞亦有建設,沃爾瑪同時為美國家庭,無論藍領還是白領,創造千萬個職位。

原文請閱2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