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以來,市場不少意見認為應該放寬,甚至取消壓力測試。這些意見背後的動機,可能是希望刺激樓市成交。但受惠於壓測令風險下降的,不止是銀行,更包括一眾按揭借款人。壓測或者有微調、優化的空間,但絕不宜取消。
支持取消壓力測試的最有力理由是:現時環境下,壓測已沒有多少現實意義。首先我們要了解,如果以收入為基礎申請樓按,在「壓力測試」之外,按揭申請人也要符合基本的「供款負擔比率(Debt Income Ratio, DTI)低於月入五成」要求,才可獲批按揭。未能符合任一標準,申請都會被拒批。
2022年9月之前,壓測的標準是「按息上升3厘,供款不逾月入六成」,至2022年9月,放寬至「按息上升2厘,供款不逾月入六成」。以25年還款期,現行按息3.5厘計,每100萬元樓按,每月還款5006元,月入要逾10013元以通過基本DTI要求,通過壓測的要求是月入在10235元以上。通過壓測的月入要求只比通過DTI的要求略高,表面看來,取消壓測,單獨留下基本DTI要求應該不會帶來太大風險。
不過,要留意的是,如果把還款期延長至30年,結果便不一樣。現行按息及借款額不變的話,借100萬元樓按,每月還款4490元,通過基本DTI及壓測的月入要求分別是8981元及9463元。通過壓測的收入要求較通過基本DTI的要求高5.4%;或者換一個角度看,壓測會在現行利率環境下,把每月按揭還款佔收入的上限,由50%,限制至47%──多多少少為借款人留下多一點緩衝加息影響的空間。
壓測的一個作用是「篩選」,財力欠佳的準買家,需要因應壓測的要求,下調自己的樓按預算──他們或者需要延長儲蓄的時間,或者要下調自己置業的樓價目標。而宏觀而言,經過篩選之後,能在過去十多年透過銀行按揭融資置業的,都是在財政上較穩健的一群。香港銀行按揭的90天延期還款比率一直處於0.1%以下,在3年疫情之間都無明顯惡化,一大原因正是壓測的落實。
一旦全面放寬壓力測試,不留丁點應對利率可能上升、借款人收入可能下跌緩衝;增加的風險,絕不會局限在銀行體系,個別借款人也要面對緩衝空間減少、按揭還款擠壓日常支出的風險。當然,壓測一如任何措施,都有微調的空間。例如對於換樓家庭,如何減少他們購置新物業時,壓測同時計算新舊物業按揭還款、令他們難以換樓的的問題,便值得多加討論。
葉敬誠
宏亞按證助理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