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7月3日 專家評論

支持建造業輸入外勞

隨着社會逐漸恢復正常,各行各業都開始回復到疫情之前的運作和計劃,但某些問題亦逐漸顯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手嚴重不足,而在各行各業中,建造業可以說是其中一個重災區。

建造工人由於工作相對辛苦,所以就算工資較高,仍然很難吸引年青人入行,造成整個行業平均年齡老化非常嚴重,部分工種如紮鐵和落石屎等,對比其他工作,更可以說是嚴重缺乏熟練技術工人。

近期建造業議會《建造業人力預測》指,在專才、技術人員及工人層面現時欠缺人手5%至15%,到2027年,更會惡化至欠缺15%至20%。熟練或半熟練工人不足之數由現在約1萬人激增至2027年約4萬人,部分工種更會在未來幾年持續嚴重短缺人手達25%及以上,情況甚至可能影響整個社會的發展。

另外,幾年疫情引致不少工程和建造計劃拖慢或擱置,更加令原本新加入建造業工作的員工,因為入行不深,為了生活可能會改變自新的事業,找了另一類工作,從而離開建造業;這亦造成原本已經比較緊張及沒有繼承的人手問題變得更加突顯。自防疫措施放寬以來,這些被迫暫停的建造計劃都從新上馬,郤是在一時三刻沒有足夠的人手,引發整個建造業很多計劃被迫延誤。

有意見提出透過吸納失業青年加入建造業,以紓緩人手不足,並同時解決青年就業問題。不過,這只是一個疑似可以的解決辦法,現今香港的年青人,很多基本是選擇失業,都不會投身於建造業,其實建造業人手不足,並不是單獨的,很多其他行業,亦有同樣的困難,正所謂十個桶七個蓋,這些並不是單單透過什麼宣傳計劃,就可以解決。這其實是整個勞工市場的結構性問題。況且建造業最缺乏的工種,不少是要經過專業培訓和通過工藝測試。即使有新人入行,都只能註冊為普通工人,未能解決短期內熟練或半熟練工人的嚴重人手不足問題。

最近政府推出政策,提出擴大及簡化輸入外勞,希望在短時間內為各行各業包括建造業增加人手,以解決當務之急。之前雖然都有引入外勞的政策,例如「補充勞工計劃」,但是關卡多多,由2017年至2022年,在此計劃下建造業申請輸入勞工人數超過4600人,但同期獲批輸入的勞工人數只有約三分一,略多於1500人。

筆者希望政府這次能夠推出精簡的輸入勞工措施,並且提供適當的居住或者其他配套,讓更多人可以獲批工作簽證,而輸入的建造業工人能盡快完成指定的訓練課程,以獲取「平安卡」、進行工藝測試,盡快按照法例規定進行「專工專責」的指定工種分項工作。

相信有效引入海外勞工於建造業,將會令原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完成的工程都可以趕上進度,並且穩定各個建造計劃,推進香港整體建設發展要求。至於有意見認為會影響本地勞工,筆者相信是有點過慮,現時不是一般的人手短缺,而是結構性的需要,引入適當的外地勞工,幾乎是唯一的解決辦法,但輸入外勞都需要有一個穩定的制度,以保障不只外勞還有本地勞工,特別是應該設置上限不要過分引入外勞,而剝削了本地人就業的機會。而建造業公司方面亦應優先考慮聘用本地人就業作為主要原則。這樣就可以平衡各方的困難,達致多贏的局面。

余錦雄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