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直以來都是東西方的貿易及轉運中心,而物流亦長期是香港經濟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與金融服務業、旅遊業,以及專業和工商業支援服務業,並稱為香港的四大經濟支柱。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於中國改革開放,加上香港的沿海港口位置優越,並且可以與西方世界其他城市和國家接通,因此整體物流業發展迅速,使香港形成世界第一的轉運港口角色。
作為中國的物流中心,物流業長期以來對香港安定繁榮有極大的貢獻。不過,曾經是世界第一港口的香港,近年由於內地港口急速發展,影響之下香港港口吞吐量排名節節下跌,現只位列全球第九位。
深圳、廣州、上海等城市港口本就具備成本優勢,加上基礎設施完善發展,早已超越香港。根據香港海運港口局數據,去年本港港口貨櫃吞吐量下跌6.9%,至1657萬標準貨櫃單位(TEUs),大約只是10年前的72%。其中主要處理進出口大型貨櫃箱的葵青貨櫃碼頭跌幅相對2021年更達至11.7%。
有見及此,最近各方面都有呼籲,希望香港政府制定政策大力扶持物流業。但香港城市發展逐漸老化,原本適用於物流業的多層大廈已經不敷應用,而且未能符合先進物流業運作的要求;亦沒有足夠土地可以開發新發展區作為港口後勤、倉儲、以至運輸車輛停泊用地等,物流業要維持區內的競爭力,鞏固區域物流樞紐的地位,將會愈來愈困難。因此有意見認為,香港在規劃用地的時候,應該要為物流業和港口方面的用地考慮一下,預留土地以供這些產業可以繼續進行發展,並有效長遠維持。不過,在土地匱乏的香港,這個建議可能難以有效益的實行。
最近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以香港物流發展局主席身份率團訪問珠海,考察了珠海機場、位於珠海機場側的珠海空港國際智慧物流園,以及位於港珠澳大橋珠海延長線末端的粵港澳物流園。兩個物流園各佔地超過10萬平方米,仍在施工階段,預計全面投入運作後,每年可分別處理數以10萬噸的進出口貨物。
筆者認為,港珠澳大橋開通大幅縮短香港和珠海的行車距離,由香港國際機場或葵青貨櫃碼頭駕車往珠海,車程由過往分別4小時和3.5小時減少至約45分鐘和75分鐘;加上港珠澳大橋透過連接路與內地三條主要高速公路連接,包括京珠高速、廣珠西線和江珠高速。這些基建伴隨大灣區發展不斷加速,香港只要好好善用,廣闊的大灣區腹地將為香港海運、空運,以至整個物流業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動力。
香港未來必須跳出自身的框框,擴闊眼界,好好利用珠海的亷價土地和成本優勢,全力發展高科技物流業,推動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制定「智慧港口」的具體方案,並同時利用自身金融、保險、法律及專業等優點,高增值海運商業服務,包括船舶注冊、融資及管理、海事保險、海事法律及仲裁等,朝着高端航運服務的方向發展,將香港變成全球最重要的航運及物流中心。
香港現時防疫措施已取消,香港與內地正式恢復通關,香港與其他地區之間的連接亦逐漸恢復。作為大灣區的一員,在優勢互補的前提下,我們期望香港可以更進一步,打造全球最大的物流中心。
余錦雄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