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年的工廈重建「標準金額」補地價先導計劃已於本月15日正式推出,目的旨在讓於1987年前落成的工廈業主,可預先透過所訂立的標準金額計算進行重建所需補付的地價,從而推動業主在確定的補價金額下考慮是否進行重建,並縮短涉及補價的修契程序,在此筆者希望簡述一下計劃的內容。
計劃將全港劃分為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以及新界西5個區域,並對位處不同區域的工廈物業修契所涉及的用途,包括修契前的「工業/倉庫用途」和修契後的「商業/現代工業」及「住宅」用途訂定每方米的標準金額水平,例如修契前「工業/倉庫用途」於計劃中港島區為每方米4萬元,新界北為2萬元;修契後的「住宅」用途於港島區為13萬元,九龍東為10萬元。
至於補價的計算方式,則為以工廈物業修契前後的用途和所涉及的總樓面面積釐定。實際計算為相關工廈重建後,其「商業/現代工業」或「住宅」用途的總樓面面積乘以相應用途及所在地區的標準金額水平,減去物業重建前,其「工業/倉庫用途」的總樓面面積乘以相應所在地區的標準金額水平;其中,酒店或酒店相關配套的樓面面積將視作「商業」用途計算。
另外,申請人亦需就其修契前「工業/倉庫用途」根據建築圖則計算的總樓面面積提供經認可人士或註冊專業測量師核實的證明,而若申請人希望使用上述方法以外的計算方式為最終方案,亦可向地政總署提出以供考慮,惟署方據此作出的決定將作為最終定案。
上述計劃為1987年前落成的工廈轉型提供了在恒常補價機制外,另一明確簡單的計算方法及程序,將為一眾有意參與活化工廈的業主們移除補地價金額的不確定性,並可壓縮審批程序,加快重建步伐。筆者將於下期分享一下對計劃的有關看法。
張聖典
普縉執行董事及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