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有各種影響民生、企業和經濟方面等措施,對於經濟與房地產相關的措施,筆者有如下意見。
政府預測2021年經濟增長為3.5%至5.5%,並預測2022至2025年平均每年實則經濟增長3.3%。筆者認為,香港的經濟前景仍然面對各種不同的隱憂。全球經濟受到疫情的打擊,都在下降中,相信在未來一兩年內,對香港經濟都有很大影響。另外,中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的貿易磨擦,雖然有輕微緩和的跡象,但相信仍然會持續。希望政府能體察民情,推出各種保就業和保企業的措施,以達到預算案所預期的增長幅度。
紓緩措施包括寬免所有物業全年差餉(設置上限);寬減非住宅用戶約75%的排污費和應繳水費;繼續現時寬減租金的措施(為期6個月);預留約10億元,以資助老舊樓宇的業主進行一系列維修或提升工程。筆者認為,這些都是一些標準的政策,幫助有需要的市民,是值得歡迎的,但對整體經濟與樓市,應該不會有什麼影響。
預算案中亦提到,政府將計劃把原本位於東九龍區的5幅商業用地將更改為住宅用途,而預計在更改後,將可以提供約5800個私人房屋的住宅單位。這可以有效增加位於市區的私人住宅樓宇的供應量。
不過,全個財政年度,預算案最多能提供的土地,只能興建約1.65萬個住宅單位,如果經濟一如預期中的復甦增長,這個供應量絕對是遠遠不足,希望政府能多考慮各種方案,例如加快改變新界農地的用途,或者加快工廠用地改為住宅用途等,以增加嚴重不足的住宅供應量。
從過往經驗,香港潛在土地的供應因應實際情況可能減少,因此真正可以建造的私人住宅單位將會比預計數量來得要少;同時,有關粉嶺北新發展區和小蠔灣車廠等發展項目亦因為時間的關係,不能在短期內增加供應,肯定私人住宅供應量不會在短期內大量增加,房屋供求失衡的問題將會持續。
今年度將提供3幅商業地皮,佔約5.2萬方呎樓面面積,較上一年度減少約40%,主要因為政府把部分商業用地,包括九龍東啟德商業及酒店用地改為住宅用地,並減少商業地皮供應。筆者同意政府建議的改變,一方面改善住宅供應問題,另一方面減少商業土地供應,以穩定經濟不景氣。
發展局及地政總署將在本季度推出以「標準金額」徵收補地價的先導計劃,鼓勵工廈重建。筆者歡迎政府推出此計劃,建議盡快落實具體細則,讓工業市場更加透明,促進投資者對工業市場的投資興趣。
現時儘管全球疫情還沒有受控,剛生產的不同疫苗作用還有待觀察;然而,國安法出台後香港社會逐漸回復穩定,中美博弈下一批海外資金從美國漸漸回到香港股票市場,長遠將帶動辦公需求和地產市場,加上低息環境依然維持,預計經濟復甦動力尤其是在下半年將漸漸加強。
余錦雄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