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是網絡用語,意指把目標人物的個人資料公開。起別人的底,有違反個人私隱之嫌,好孩子可別學。不過,在按揭貸款的申請上,不單貸款機構要為申請人「起底」,有時申請人更可能要自我「起底」。
申請按揭時,借款人要向銀行提供基本的個人資料和入息證明等,並須要授權銀行,查閱自己的信貸紀錄。香港的信貸資料庫,由一家叫環聯的公司管理。主要的銀行、規模較大的財務公司,都是環聯的會員,在取得借款申請人的授權後,貸款機構便可查閱相關人士的信貸紀錄。對於借款人有多少借款、多少按揭戶口、過去有沒有拖欠還款等,可說一目了然。
以上的情況,「被起底者」(按揭申請人)要同意整個「起底」程序,而「起底」的行動是由貸款機構執行;但有個別例子,申請人卻要自行為自己「起底」,才會獲批按揭。
此類個案,多數涉及新盤的一按。個別發展商指定的財務公司,雖然有為買家提供一按,但一來不是「包批」按揭,貸款方會視乎申請人財務情況決定是否批出貸款;其次,不是每一家發展商的關連財務公司都是環聯的會員。即使取得按揭申請人同意,他們也無從查閱信貸資料庫。
變通的辦法,便是要求申請人「自我起底」,即由申請人付費予環聯,購買自己的信貸紀錄,再交予相關貸款機構作批核之用。要留意的是,過去環聯是有網上申請,方便個人自行購買及提取信貸資料的,但因私隱及保安理由,早前網上查閱資料的功能已暫停。有需要購買自己信貸資料的人士,要事先預約,再親身前往該公司處理。
換言之,要「自我起底」,也有一定手續及時間消耗。如果未能及時取得自己的信貸紀錄,更可能影響個別新盤的一按申請。
葉敬誠
按計劃有限公司執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