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當代藝術的發展近年百花齊放,在短短十多年間令國際矚目,成為一個藝術氣息濃厚的國家。此現象與近年興起的韓流甚有關連,無論在韓劇、音樂(K-Pop)、電影等文化中都能尋找到南韓當代藝術的蹤影,藝術和創意產業互相緊扣,成為全方位的流行文化,被推動至全世界,令泡菜不再是聞名於世的南韓元素。
位於京畿道坡州市中,以Heyri藝術村社區為例,藝術區是聚集了南韓作家、電影製作人、建築師、音樂家等各領域藝術家們的文化村。在這個充滿藝術氣氛的社區中,除一般住宅外,還建有藝術工作者的工作室、美術館、博物館等設施,全方位滙聚文化藝術。至今,Heyri藝術村內共有博物館、展覽館、音樂廳和書店等40多家,預計在未來的數年間這數字將會再增長10倍左右;同時,藝術村內還設有10餘家咖啡廳和美食餐廳。
Heyri藝術村的整體規劃及個別建築的基礎概念是保存原有自然地形,以環保的角度從事藝術,因此建築高度均不可超過3層,目的將大自然保留天人合一,締造出藝術與建築融會,成為賞心悅目的事情。每座建築物的設計各有特色,充分表現了建築設計者的個人風格及表達藝術的個性,有的互相配合,有的互相對比,形成「同而不和,和而不同」的建築視覺藝術。
距離首爾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利川,則以陶瓷藝術設計而聞名,是南韓最主要的陶瓷生產地。這裏保存有300多座陶窯及聚集了80多家陶瓷工廠,近年更興建了利川陶藝村,每年都會舉辦世界性的「利川陶藝節」,吸引各地遊客前來遊覽,將南韓的傳統文化及藝術發展推向國際。在陶藝村除了可以購買陶藝作品及原材料之外,亦可以觀賞工匠們製造瓷器的過程,感受他們製陶的心思。而陶藝村內的海剛陶瓷美術館更是南韓唯一的陶瓷美術館,展示着南韓傳統藝術之精髓──青瓷、粉青瓷器、白瓷等陶瓷工藝品,令遊客認識有關陶器的資訊,更能深入了解南韓陶瓷文化及傳統。
而被喻為陶瓷烏托邦的利川陶藝主題公園Cerapia更能把陶瓷昇華,將陶瓷融入於建築設計,以48萬件二手陶瓷及約90噸的陶瓷碎片作為建築原料,邀請當地的陶藝師設計及打造各園區,以陶瓷藝術美化環境,築成這個美輪美奐的陶瓷藝術空間。園內的各項設施上至主樓,下至洗手間均由陶瓷打造,每一角落都擺放着各式各樣的大型陶瓷展品,令遊客被滿滿的陶瓷藝術包圍。而Cerapia正是世界最大規模的國際陶瓷雙年展──利川國際陶瓷雙年展的三大指定會場之一,除了作為陶藝作品的展示場地,亦提供工作坊予遊客親身體驗自製陶藝品,推動文化、陶瓷藝術與普羅大眾互相結合。
由於利川擁有廣闊平原,土壤肥沃,曾於朝鮮時代進貢御米,亦有大米故鄉之稱,至今亦有不少市民以務農為生,因此要取得農民的同意才能興建陶瓷工廠、藝術村甚至是主題公園,過程相信絕非易事。要在民生和藝術發展中取得平衡,政府和民間的合作最為關鍵。而南韓政府在藝術發展及推廣方面確實下了不少功夫,一方面在城市規劃上強調藝術發展,於各城市設立藝術村及美術館,為當地藝術家提供工作室及引入國際藝術家進駐;另一方面亦舉辦了不少與藝術有關的展覽活動,例如「利川國際陶瓷雙年展」和「光州設計雙年展」,而單單在首爾,每年便多於五個藝術展覽。此舉不但令南韓當代藝術融入本土社會,更能促進南韓藝術與國際交流,為當地藝術家搭建前往國際舞台的道路,同時帶動城市及周邊經濟,令大眾受落並給予支持。
反觀香港,同樣作為亞洲國際城市,藝術發展在「軟件」及「硬件」上都比南韓遜色,當中問題顯然易見!
雖然政府在近年開始積極推動藝術發展,但在土地不足及城市地價太貴的限制下,難以興建大規模的藝術建設,例如供給土地作私人管理的藝術村,令本地藝術家不能聚首一堂,缺乏一所本土藝術平台。以南韓利川為例,若任何藝術團體希望以同一概念與新界鄉郊地區換地或以套用丁權方式興建藝術村,鄉議會、區議會、城規會及地政署等的反應可說是千篇一律,機會等同於「零」,莫說如何善用「棕地」,或民間藝術團體如何與西九文化管理局合作等童話式想法。
許多人認為「藝術不能當飯吃」又或「藝術只能當嗜好」,大眾普遍缺乏對藝術的認識,只懂欣賞藝術品表面的光彩,卻無法看見其創作者背後的付出及領悟當中的意思。除了南韓,很多外國國家如法國、日本、印度都能輕而易舉地將本土藝術文化發展得有聲有色,以藝術促進國家與國際之間的交流,從而帶動旅遊、經濟和民生。而藝術及文化發展在香港卻一直停滯不前,藝術家的生存空間可能只是長期非法寄生在舊式工廠大廈內,不見天日地創作藝術,過着偷偷摸摸的藝術歲月。
何周禮
何周禮建築設計事務所創辦人及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