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繼顯:大市與新經濟股同現技術待變形態 短期反彈機會升溫
2021年3月10日 宏觀視野技術走勢:恒指「陀螺」待變,候突破10天線確認技術逆轉
焦點行業板塊:美國業務收入佔比高的股份受惠復甦憧憬
技術走勢上,過去一周港股自從在升至10天和20天線匯聚點遇阻回落後,一直受制於下行的10天線而反覆調整,技術下行壓力未除。惟指數上日收市後形成「陀螺」(近乎「十字星」)形態,意味好淡雙方的資金博弈開始漸趨均勢,此形態在恒指接近保力加通道下軸、且由高位累積下跌近8%後出現,象徵指數短線見底反彈的機會逐步提升。鑑於10天線(~29,285點)和近期調整浪形成的下降趨勢線延伸與恒指現價接近,投資者可觀察後續突破該短期平均線的機會,以進一步確認技術逆轉形態,並以29,800點作為首個反彈目標,而下方則續以1月29日低位28,259點作為較重要參考支持。
相信大家對於過去一個星期市場「殺估值」的形勢大致有一定概念,就圖中所見,估值進取的科技股以至到醫藥領域的線上醫療和生物醫藥股都錄得遠遠差於大市的跌幅。事實上,部分股份如比亞迪(1211)、京東健康(6618)、美團(3690)等等上日均出現「十字星」的技術待變形態,能否成功啟動一波反彈浪,相信很取決於美國10年期國債債息的回穩勢頭。短期值得關注美國財政部在當地時間周三拍賣380億美元10年期國債,並觀察投標倍數及中標利率以評估市場對10年期國債的需求。由於上個月拍賣年期接近的7年期國債時創出歷史最低的投標倍數,市場目前傾向較為謹慎看待即將進行的長債拍賣。不同的是經歷了過去兩星期的債息抽升之後,10年期債息已更加貼近標普500指數的股息率,對於債券買家而言吸引力有所提升,如拍賣需求比預期效果好,對穩定債息和股市走勢有利。
正如美國現任財長、前任聯儲局主席耶倫表示,國債孳息率上揚反映市場對經濟強勁復蘇的預期。所以除了捕捉新經濟股的反彈浪之外,業務收入較多來自美國的上市公司相信前景亦會較為明朗。例如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之中,內地大型傢具生產商敏華(1999)雖然近年重新聚焦中國市場,但北美市場收入佔比仍然達到24%。另外,全球電動工具及地板護理公司創科(669)的北美收入佔比更加高達78%。集團上星期公布去年全年業績,盈利同比增長三成,全年派息亦按年增加31%,毛利率連續12年上升。管理層表示旗下Milwaukee品牌今年會繼續推出新產品,並有信心未來三年,每年毛利率都可以擴大50個基點。基於集團過去在提升盈利能力的執行力,以及更積極擴大電商渠道的合作,相信盈利增長前景在美國經濟復甦的背景下值得期待。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葉國邦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股份的任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