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周五收報24965點,由踏入2022年以來的低位累漲1893點(8.2%),續站穩100天線之上;恒生科技指數相對落後,於1月6日破底見5230點後,儘管明顯反彈,在短短5個交易日攀抵5923點,進賬逾13%,惟至今仍受制5900點關,連50天線也無法收復,技術上似略遜恒指。
外圍科企同樣不濟。截至周四(20日),標普500指數自今年1月高位回吐6.54%,以大型新經濟股為成份股的納指100更跌穿200天線,與收市紀錄高位16573點相比,下滑10.4%,已進調整區域。
覆蓋較廣泛的納斯特指數在周二(18日)已失守200天線。如果以52周高位計,納指最多挫12.7%,2850餘隻成份股中跌得更深的佔比為78%,意味有近八成跑輸指數;而對比52周峰值累瀉逾50%的成份股達1568隻,佔比42.9%,代表四成以上股份價格「腰斬」。此外,納指中線與長線市寬分別降至27%和不足20%,新經濟股市底脆弱可見一斑,納指能夠回調「僅」一成二左右,主要是靠強勢的股份力撐。
附【圖】所見,納指2018年以來共有5次回吐幅度超出10%,本輪自11月所創收市新高累挫11.85%,比起去年2月,10年期國債孳息抽升引發大調整的的跌幅10.5%還傷。更加不利的是,這趟墮進調整區之餘連200天線也不保,而對上兩次相同情況,納指分別累瀉23.6%及30.1%。
回顧近年兩度「牛轉熊」,2018年正藉中美貿易戰開打,兩國從外貿關稅到科技話語權爭拗不斷;當時遇上美國啟動加息周期,時任總統特朗普又不滿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的緊縮貨幣政策,市場憂慮加深,納指在幾個月內自高位下挫逾兩成。2020年那一次,投資者肯定記憶猶新,由新冠肺炎全球大爆發導致,指數大插三成。
美國長債息近日逼近超過兩年新高的1.9厘,聯儲局將於1月25日至26日議息,提早結束買債已是共識,若決定立即開始加息也不算太意外,市場甚至出現上調0.5厘的呼聲。由於利率顯著上揚將打壓高槓桿兼估值貴的科企,無疑是納指急滑的主因。
另一方面,全球每日新增的新冠病例未大幅減少,供應鏈斷裂無跡象修復,通脹或繼續惡化;加上俄羅斯與烏克蘭邊境戰雲密布,促使部分資金避險,也令美股更波動。
不過,這些負面因素暫時應未致拖累納指進一步陷入熊市,除非聯儲局議息「鷹氣太盛」又或科企放榜遠比預期差,才會驅使納指考驗牛市告終的門檻12845點。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