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觀望美國聯儲局議息結果,加上內地5月「黃金周」長假期將至,「港股通」北水今天(29日)起暫停,港股昨維持上落市格局,恒指大部分時間於29000點水平徘徊,以全日高位29071點收市,亦只是漲129點。
大市昨天波幅184點,是2021年以來最細;回顧4月(截至28日),恒指在千多點之間浮沉,高低位差距僅1045點(28274點至29319點,正是半年成交量密集區),屬2019年5月後最窄。不過,4月份暫錄得進賬693點(2.44%),基本上與歷來「4月例強」(近15年升市共13次,平均回報4.2%)吻合。
下星期一是踏入5月首個交易日,本港股民一直有「五窮六絕七翻身」的順口溜,大意是指每逢5月多數差強人意,6月繼續回落,到了7月才有望重拾升軌,彷彿成為市場的周期現象。
以1992年至今的資料,分析恒指近30年來各月份的平均表現,5月錄得漲幅0.47%,並非股民口中的淡市,6月亦僅微跌0.08%談不上「絕」;而5月和6月下滑比例分別是58.6%及44.8%,大概屬一半半而已。
附【圖】所見,若把統計時間縮短至15年,恒指5月與6月平均回報轉為-1.55%和-0.2%,符合「五窮」與「六絕」;期間,5月只錄得4次升市,下跌比例達73.3%,較30年數據大幅增加14.7個百分點;6月則有9次上揚,屬升多跌少。
換言之,恒指較長線來說「窮、絕」月份殊不明顯,儘管近15年「五窮」現象似乎應驗,「六絕」測市功能依舊欠可靠。那麼,投資者最關心的「七翻身」是否常見?
先看較長期數據,恒指1992年以來7月平均漲幅為1.81%,上揚比例達62.1%,即29年中有18年的7月皆造好;至於近15年數據,7月平均回報顯著提高至3.06%,期內只有3年是按月下跌,上升比例進一步攀到80%。就算計及6月份的低基數效應,「七翻身」亦有相當準確性。
不過,今年5月宜小心為上,事關自2018年恒指創紀錄高位33484點後,「五窮」已連續3年應驗,跌幅分別為1.1%、9.42%和6.83%,主要是近3年港股俱呈先高後低走勢,恒指年初急漲觸頂後均反覆回吐,恰巧今年開局也是強勁抽升至31183點,恐怕「五窮」會第四年上演。
事實上,港股經歷4月的大型藍籌抽水潮(包括配股集資和股東減持),而美國聯儲局買債計劃與加息時間表會否隨經濟復甦及通脹升溫要作出改變,還有內地科網巨企5月中以前須提交合規自查報告以滿足反壟斷監管要求,這些不明朗因素將對大市構成負面影響,投資部署時不宜過分進取,應做好風險管理。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